分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用先进技术打造生态校园
湖北日报  2019-08-05 11:15:31

  原标题:用先进技术打造生态校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见闻

  一栋栋大楼顶部,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铺满屋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校园各个角落。校园中央,两个处理池,正昼夜不息地循环处理各种污水,净化后的汩汩清泉缓缓流入人工湖。图书馆地下室的地源热泵,犹如一台巨型空调,在大地和大楼之间转移能量……

  7月3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即将撩起面纱、拥抱四方学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感受着处处跃动的绿色音符。这所建于荒滩之上的大学校园,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雨水变清泉,造就一池碧湖

  “两小时后,将会降雨,雨量100毫米,请注意回收处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一栋宿舍楼顶部,矗立着一座小型雨水观测站。7月17日11时,它向值班人员发出报告。这是刚刚捕捉到的结果,提示相关系统“严阵以待”。

  雨水如约而至,迅速被遍布校园道路、屋面、广场等处的排水管、排水沟收集起来,转运到两个净化池。净化池和校园中央的湖泊相隔不过3米,却蕴藏着让雨水新生的神奇力量。经过循环净化处理,雨水被涤荡一新,汩汩注入湖中。

  湖泊如一方碧玉,成群的鱼儿在其中嬉戏。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项目总工程师高瑞介绍说:“ 如此设计,就是为了呵护校园生态系统。校园绿化面积大、用水量多,雨水、污水经回收处理,可以用来灌溉校园的树木、花草,还可以作为校园湖泊水源。目前,地质大学新校区废水处理量达到每日750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校园绿化需求。”

  太阳能发电,提供澎湃动力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宿舍楼屋顶上,5950块多晶硅太阳能面板在炙热阳光下熠熠生辉。电表显示,这套光伏发电装置,已发电214.26万度。

  高瑞告诉记者:“建在17栋宿舍楼顶部的光伏电站,如同总指挥部,操控着整个发电系统的运转。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伏交流电,输送到校舍,供师生们使用。”

  据介绍,光伏电站的工作状态受季节、天气和时段等因素影响大,每天发电量有所不同,光照度好的时候,一天能发1.78万度电;阴雨天一天也能有0.59万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太阳能路灯上,都装有电池板。白天,它们将太阳能储存在电池板;夜晚,它们将太阳能释放成电能,发出明亮的灯光,点亮整个校园。“辛劳一天,在宿舍洗个热水澡不再是奢望。”项目党支部副书记雷咚咚说,校园里安装了2000台太阳能热水器,可满足1万名师生的洗浴需求,一年将累计节省电力达438万度。

  地源热泵,大自然空调分外给力

  校园中央,一栋浅黄色的宏伟建筑巍然耸立。这是学校图书馆,既是光谷东的地标工程,也是一栋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绿色建筑。

  走进图书馆地下室地源热泵机房,指着眼前已经安装完毕的压缩机,项目经理夏正林介绍,这里是地源的心脏。图书馆大楼采用国际先进的地源热泵技术,在地下100米处埋置用于换热的地埋管系统。这个系统有着不凡魔力,可以在大地和室内之间“转移”能量。冬天,它将土壤、水源中的热量送入室内;夏天,则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土壤、水中,使室内得到凉爽的空气。如此周而复始,将建筑空间和大自然联成一体,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使用地源热泵技术替代传统的空调、暖气,每年可降低建筑能耗20%左右。”夏正林介绍。“绿色建造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打造更多绿色工地,这是现代建筑企业不可回避的新课题。”武汉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淼磊说:“借自然之力使用能源,不仅能为建筑物提供电能、热能等清洁的新能源,还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环保理念,切实降低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杨麟 通讯员 潘海亮)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