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人民网  2019-05-28 14:07:22

  “请把这样的好干部留下,我们需要他们……”这是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村民的迫切希望。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青云村村民联名请愿书(肖璐欣 摄)

  2015年,该村被列为国家精准扶贫村,对口责任单位为武汉市公安局。按照惯例每两年更换一次扶贫干部,两年前,46岁的付旭东和55岁的杜凡主动请缨来接替扶贫工作,转眼600多个日夜过去,又到了更换干部的时间。当村民得知此事时,他们连夜写好“联名请愿书”,一大早冒雨递交到了武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72个红手印按了满满2页纸,要求挽留这两个扶贫干部。

  “付杜组合”背负骂名,让青云村旧貌换新颜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昔日臭气熏天的公厕改造为景观石(肖璐欣 摄)

  来到村口,景观石上刻的“美丽青云”格外显眼。“这里以前可是臭气熏天的公厕!原先就挨着我家的客厅。”住在村口第一家的村民方耀忠指着石头说,“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令人作呕的味道是你无法想象的,我们家连门窗都不敢开。”当初,老付、老杜去方耀忠家里走访时,方耀忠是一顿吐槽,没想到,他们大胆提出拆厕所改景观石的想法,村子从此有了脸面,方家也不再臭烘烘。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在青云村新修的石护栏边,杜凡(中)、付旭东(右)和村主任商讨下一步治理计划 (胡冬冬 摄)

  不仅如此,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水泥路,黑黢黢的村道上装上了LED路灯,危险的池塘边加上了水泥雕护栏,文化广场、阅读室、篮球架等活动设施都建了起来。“这两个扶贫干部是那个事咧!”村民打心眼里感激老付和老杜,亲切地称他们为“付杜组合”。“现在就连隔壁村的村民都来我们村跳广场舞了。”青云村村委会主任熊兵说。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付杜组合”多次到村民家中探访(胡冬冬 摄)

  全村脾气最臭的失明村民方成才与老杜梁子结得最深。大湾方村、小湾方村之间的道路曾经长着一人高的荒草还带着刺,居民从此经过,水多路窄还被草刺划破皮肤。为了大家的安全与便利,老杜决定将此路修成能走小车的水泥路。方成才坚决不允许道路在自家废弃的稻场上施工。“这是我的地方,不准你们修路!”此事一僵,修路就得停工。老杜去一次,方成才就骂一次,老杜一连被骂了七八次。老杜经查备档资料得知,方成才家的稻场,备档是村集体用地,因为历史原因由多家共用,并不应由一人私有。老杜找出村集体用地相关法律条文,念给方成才听,想办法召开家庭会议,找来方氏兄弟、亲戚会谈,几经劝说方成才自知理亏,不再“从中作梗”。

  路修好后,大、小湾方村村民出行方便了,老杜主动与方成才搭话,夸奖他识大体。方成才事后回想自己的“刁蛮”,怀着愧疚与感激之情创作了一首“青云赞”表达村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心情:“扶贫干部齐上阵,大山旱屋挑子林;荒山变成绿森林,塘堰整治水更清;道路整洁花团簇,最美乡村我青云......”

  “修路、建广场难免会触及个人利益,如果扶贫干部害怕碰硬,见了矛盾绕道走,不积极作为,就很难办得成事,更难取得村民的信任。”杜凡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懂得与村民的相处之道。

  “萝卜司令”盘活土地,助力全村经济增长

  “即使全村脱贫了,很多村民也生不起病,经不起变故,所以扶贫不是简单地拿着东西去家里慰问,能让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才是实实在在的。”村民们心里很清楚,光“输血”不“造血”,要彻底脱贫致富,难!

  73岁的贫困户吴之和,和老伴是留守在家的两位老人。2018年,夫妻二人种了一亩地的萝卜,眼见着要烂到地里,二老急得没办法,打电话把这事告诉了付旭东、杜凡。“付杜组合”劝慰老人不要着急,并帮着联系销路,很快,不仅吴之和一家还有村里其他13户村民卖出了近5万斤萝卜。2018年的“爱心萝卜”,为吴之和一家带来收入1万多元。大家送付、杜二人一个绰号“萝卜司令”。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青云村旧貌换新颜 (肖璐欣 摄)

  山村田地撂荒的多,愿投资农业的少,付、杜二人决定把村子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带动青云村村民产业致富。配合黄陂区政府的区域旅游规划,打造一个休闲旅游观光村,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造血机制问题。他们请来武汉市农科院专家对村里土壤、地形、气候分析评估,专家们认为,青云村很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果园项目搞活了,村民不用出远门,一年在果园打工收入就有3至4万元。

  听到这个消息,付、杜赶紧与村委会联合起来,连忙走访村里的“能人”,诚邀他们回乡投资。企业家周元生回老家一看赞叹不已,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变让他决定率先投资建设100亩果园,带领周家湾村民共同致富。短短4个月时间,在多方努力下,两个果园项目已基本落实。仅一晚上的功夫,周家湾23户村民全部签字同意流转村集体土地。

  “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70多年,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周志生感叹道,现在自家荒废的土地也能增收了,每亩地租出去一年能多挣350元。45岁的村民熊爱民多数时间在湾里帮人建房打零工,有了果园他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加上低保金,家里生活真的有盼头了。

  目前,第一期50亩土地平整工作完成,在武汉市农科院直采优质果苗,种上了猕猴桃、葡萄、桃子、梨子等水果。预计到今年10月,另外50亩果园也将建成。同时,村里还引进了大棚种植火龙果项目。

武汉黄陂:72个“红手印”挽留扶贫干部

村民方芳正在打理火龙果苗(肖璐欣 摄)

  “原来家里10亩地年收益最多才6000元,现在投资一个大棚的火龙果预计年收益可达到5万元,农科院林果所专家定期到村里教给我们种植养护相关知识,后期村里还会开展农家乐项目、建立网商平台开拓销路,为我们的投资收益提供了一份保障。”村民方芳对这项投资很有信心。

  72个红手印,挽留驻村扶贫好干部

  晃眼间,老付和老杜来青云村快两年了,村民忽然听到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可能要更换的消息急了眼。“这么好的干部怎么能走呢?”2019年是青云村自定的“产业项目年”,项目策划人、牵头人怎么能缺席。火龙果种植刚平整了田地,还没张起大棚,“一走了之”后期发展怎么落实,大家都很堪忧。 “我们来写请愿书,这么好的扶贫干部换走了,可惜!”大家七嘴八舌商量着。

  “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认真执行党的扶贫政策,扎根我们村,努力工作,做了大量的好事……他俩有着一颗爱民的心,坚决同不良作风和恶习作斗争……村风有了很大的好转......我们不愿他们走,请把他们留下。”请愿书的内容并不复杂,执笔人之一是博沿熊湾村民熊汉华,文化程度并不高,主动揽下写信的事儿。

  “这事不能耽搁,我们怕递交晚了就来不及了,所以写得很仓促,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写上去呢!大家都很支持,争先恐后的按了72个红手印,连我76岁的老母亲也不例外。” 熊汉华说。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下起瓢泼大雨,为了与驻村干部调整工作抢时间,早上6点刚过,村委会主任熊兵、村委会原主任吴先昌、村民代表周志生带着联名信就出发了,“再大的雨我们也不怕,只怕他们调走了。”

  得知村民连夜写了“联名请愿书”,付旭东、杜凡感到“很震惊,很感动”,两年与青云村村民朝夕相处,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脱贫不返贫是一场硬仗,我们是党员,是警察,是人民的服务员,也是脱贫路上的一枚铺路石。”

  随即,武汉市公安局对青云村村民联名请求信作出回应,印发《武汉市公安局关于深化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十五条措施》的通知,其中第14条写到“扶贫干部付旭东、杜凡同志继续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再选派2名优秀民警充实驻村帮扶力量”。

  得知此消息,村民们喜笑颜开:“‘付杜组合’不走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当初,老杜、老付确定的“三步走”目标已经完成了两个,2017年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出列,2018年整治环境打造美丽青云,2019年将继续引进项目产业振兴,带动青云村村民实现产业致富。他们始终相信,再难打的仗只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就一定能打赢!(肖璐欣 杨槐柳)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