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泉镇翟铺村美丽乡村风光。(图片由浠水县委宣传部提供)
“登三角山赏花观景,坐画舫游白莲河,参观闻一多纪念馆,到巴水河畔田园综合体摘樱桃。”这是黄石游客刘彦新一家在浠水两日游的行程安排。据统计,2019年“五一”假期,共有4.26万人次游浠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4.14万元。“游客从东部山区畅游到西部沿江带,所到乡镇处处有美景,放在以前不敢想象。”浠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小雪说。
全域打造旅游目的地
2018年起,浠水县编制《浠水县旅游发展规划》《浠水县东部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出以三角山旅游度假区、策湖国家湿地公园、泰春山旅游区、白莲河斗方山景区及生态文化名镇名村这些“龙头”,来形成全域统筹、重点发展、全面推进的大旅游发展局面,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首先要有精品旅游项目,形成带动效应。”规划中,浠水突出以三角山风景区为龙头引领东部生态旅游区建设。此前,因管理和硬件设施跟不上,该景区曾封园停业。浠水县通过招商,引入北京房建集团投资13亿元全面改造升级三角山,重点规划建设登山健身游步道、四季滑雪场、勇者蹦极、峡谷漂流、观光索道、房车营地等18个项目,去年5月,历经2年半的整改提档后正式开园。
2019年6月1日,黄冈首个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房车营地将在三角山景区开放。“游客越来越多,村里人气也旺了。”地处景区内的黄溪冲村党支部书记陈水清说,以往村里有300多户外出务工,今年统计仅有100多户,村民大多在景区就业,少数办起了农家乐。
绿道串起“经济项链”
“青山、绿水、小镇、村庄依次散落在绿道沿线,构筑了浠水东部生态旅游区空间结构。”从三角山景区出发,一条长13.943公里的旅游公路,宛若飘逸的丝带伸向远方,串联起斗方山、白莲河、樟树村仙马寨农业观光园、傅家湾美丽乡村民宿湾、洗马火龙果采摘基地等景区。
傅家湾,地处浠水县东部生态旅游区白莲河水库、斗方山、三角山三点成一线的中点,旅游公路穿湾而过,在乡贤傅振国带领下,建设美丽乡村,借势吃“旅游饭”。如今村里银杏大道、兰花园、景观塘等已建成,“我们要设法留住游客几个小时,吃一餐饭,甚至住上一晩!”傅振国为傅家湾发展画了一副美丽的蓝图:按照新中式建筑改旧建新,做到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小院都不同,到2020年建成农耕文明旅游区和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组。
乡村成景区、农房改民宿,到“乡村去看景”成为一种风尚,也为亟待振兴的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2017年开始,浠水县以“产村融合”为导向,推动建设100个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17名像傅振国这样的乡贤回村,出钱、出力、出智,与村民一起改造村庄,让农民的增收渠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农事生产。
一条条宽阔的沥青公路,则串起了沿线美丽乡村、景区等散落的“珍珠”。2017年以来,浠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8.1亿元,建成“四好农村路”1171公里。“这为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美丽公路经济带逐步形成。”浠水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
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2018年,浠水接待游客3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28.6%和26.4%。
这组数据,让曾庆国投身“旅游+休闲农业”的信念更坚定。这位原本在武汉搞建筑的商人,发现越来越多人来浠水旅游,从而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8年5月,在旅游资源并不丰厚的巴河镇,曾庆国投资3亿元建设巴水河畔田园综合体,里面的采摘园,四季都有果实采摘,除了传统的杏、梨、桃、柿子,还特意种了猕猴桃、杨梅、蓝莓、桑葚、樱桃等1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40亩左右。今年4月底开始,采摘园60亩樱桃陆续成熟,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采摘游玩。
与巴水河畔田园综合体一样,万顺火龙果生态园、白荆果园场生态园、花涧谷田园综合体、金藤葡萄休闲采摘园等生态庄园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做足“旅游+”文章,与历史文化、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跨界融合,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浠水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2018年5月,浠水签约两个“旅游+文化”项目,分别是总投资30亿元的“南国诗都”项目,规划面积1000亩,以南方诗歌文化为脉络、浠水名人为主线,形成与诗词相关产品的研发、文化包装、教育培训等文化旅游产业功能体系;一期投资13亿元的闻一多文化小镇项目,将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名人纪念区、生态旅游区等,充分体现巴河特色及文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利华 通讯员郭斯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