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汉江湿地渐成鸟类天堂
湖北日报  2019-04-29 17:43:05

襄阳汉江湿地渐成鸟类天堂

图为: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一角。(视界网张沛摄)

  4月24日,汉江流域最大湿地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群鸟舞翩跹。据观测,这里鸟类品种5年增加了78种。

  距此上游约7公里的樊城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已成全省最大普通燕鸥栖息地;再上溯约30公里的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一次性发现221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近几年,襄阳汉江湿地又成了鸟类天堂”。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李红海说。

  湿地一度被“废弃”

  襄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全省湿地面积有14.45万公顷,其中汉江襄阳段湿地面积就有5.05万公顷。襄阳是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湿地又是候鸟的重要落脚点。湿地生态如何,鸟儿们有重要的“投票权”。

  然而,汉江湿地曾经历过严重的“阵痛”。

  月亮湾公园是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曾经却沦为垃圾场。2014年以前,垃圾堆积厚度20多米,园区内杂草丛生、河道堵塞、水系不通,且水质恶化,游人避而远之,候鸟更是难觅踪迹。

  谷城汉江湿地位于汉江一级支流南河、北河之间。上世纪70年代初,为增加耕地,减少洪涝灾害,当地采取开挖人工河道办法,将原本横穿湿地的北河水系进行改道,水流直接汇入汉江。谷城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邱华振介绍,那时汉江来水量大,湿地生态系统尚能维持。但是南水北调后,丹江口水库平均下泄流量减少近29%,该湿地功能严重退化。

  同样,作为汉江襄阳城区段水质重要屏障的长寿岛湿地,挖沙船、淘金船肆虐一时,河道受损,滩涂被毁,湿地生态艰难维持。“湿地成了‘废地’,这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现象。”李红海说。

  “透析”湿地治创伤

  重视湿地保护,从近年开始。襄阳先后申报、建设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樊城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和宜城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10208公顷。

  谷城湿地先行做“透析”。邱华振介绍,2009年12月,当时国家林业局批准谷城湿地进行试点建设,谷城湿地成为首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引北河水重返故道,贯通北河、汉江、南河和故道水系,是“透析”重要工程。工程在北河入汉江河口处修建一个长130米,高3.5米,静态蓄水量为435万立方米的橡胶坝。枯水季节升坝蓄水,汛期塌坝泄洪,保证每年2.97亿立方米的水流入湿地,进行“补水补湿”和水体分级净化。邱华振称,这就像给患肾病的人做透析一样。

  该湿地还修复河滨岸线12公里,退耕还湿还草5160亩,最终绿地总面积将达到18.48平方公里。邱华振介绍,2016年8月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后,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成立。

  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是汉江流域最大的湿地公园。襄阳市政府投资3.9亿元,对湿地中的月亮湾公园进行垃圾清除,还原滩涂,建成休闲湿地。他们联合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建立技术支撑平台,摸清湿地公园鸟类状况、水体主要指标、植物资源,并完善生态监测档案资料。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探索联合建立汉江流域藻类研究所。

  长寿岛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关停、封存各类挖沙、淘金船只100余艘,成立30余人的清漂工作队,清理漂浮物和垃圾。开展原生植被恢复工作,并启动观鸟基地配套建设。

  草长水青鸟自来

  据4月初统计,襄阳汉江湿地公园范围内的鸟类,由5年前的109种增加到187种,数量由年平均3000余只增加到1.5万余只,发现两处千只以上鸟类集群。特别是2018年11月至12月,在湿地公园保育区内的卧龙湿地、长丰湿地、鹞子洲湿地、万山背后的汉江滩涂以及老龙洲南部水面,发现1万余只水禽集中栖息。今年1月16日,在这里更是拍摄到5只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物种,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全球只有2000只左右,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因此又被称为“生态试纸”。目前已连续3年在谷城湿地观测到其踪迹,最多的一次观测到221只。邱华振介绍,该湿地近期又发现了白天鹅、鸿雁、凤头等以前从未见到的水鸟。

  长寿岛湿地目前已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鸟类)2种,二级5种,是全省最大普通燕鸥栖息地,蓝喉蜂鸟也在此栖息,吸引观鸟爱好者登岛观赏。

  湿地生态的改善,助力汉江水质持续向好。襄阳汉江湿地公园经常性监测显示,小清河口、唐白河口两个河口监测点在湿地公园建园以前是劣五类、五类、四类水质,现在改善为三类水质。从出水口监测数据看,整体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一些指标接近或超过一类水质。

  李红海预测,随着生态的好转,作为候鸟迁徙重要通道的汉江襄阳湿地,草长水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鸟类栖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姜远海通讯员余航樊其燕)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