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店镇薛田光伏电站一角。
光伏电板熠熠生辉,虾稻共作致富万家,电商下乡产品出山……人间四月,桃李芬芳,行走广水乡村,产业发展热潮涌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广水市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稻虾共作、农村电商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追光逐日,向“天”要电
4月11日,雨后初霁。广水市李店镇薛田电站,满山遍野的光伏电板如鱼鳞般层层排列,蔚为壮观。“荒山上种下了‘摇钱树’。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收益稳,是可靠的增收手段。”李店镇镇长张书广自豪地介绍,该镇境内山场面积超过3万亩,部分山地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曾长期荒废。近年,全镇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起张阳、高平、薛田3座2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其中仅薛田电站年发电量就有7000多万度,实现销售收入6300余万元。
广水古称“永阳”,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市充分发挥优势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等产业互补。
长岭镇泉水村全年日照时间约2100小时,为全省太阳能资源一级可利用区。2016年,该村将村口荒废的沼泽田改造成池塘,塘里养殖小龙虾,水中支起水泥柱,安装光伏电板发电。“这种经营模式既节约土地,又增加收益。”村第一书记郝旭东介绍,1亩撂荒的冷浸田用来耕种,每年收入约1000元。立体开发后,养殖小龙虾年收入约3000元,光伏发电年收入约2000元,收益是以前的5倍。
据广水市供电公司调度中心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84兆瓦,累计建设光伏扶贫电站350余座,每年可产生收益4500多万元,惠及9000多户贫困户。
稻虾共作,一水双收
4月中旬,小龙虾养殖步入“冲刺期”。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石桥村稻虾共作基地,负责人邱先荣忙着向虾渠添加有机生物肥。
“施肥能培养出大量浮游动植物,为小龙虾成长提供丰富的活体饵料。”邱先荣说,自己在外务工多年,2016年回乡开始养殖小龙虾。3年来,基地稻虾种养面积从20余亩扩大到200多亩,2019年预计能带动18户乡亲脱贫致富。
一只小龙虾,致富千万家。近年,广水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稻虾共作”,并多次举办稻虾种养知识培训班,组织技术骨干上门服务、跟踪服务。
付寒兵是该市吴家榨村稻虾种养的“领头雁”,建有1000多亩稻虾共作基地。“每年业内至少组织3次集中培训,并建有微信群,线上随时答疑解惑。”他介绍,经技术指导后,基地小龙虾亩产从300多斤提高到了500多斤。“稻虾共作体现了产业叠加效应,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每亩收入比单纯种稻高出约3000元。”广水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市依托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推进小龙虾精深加工,虾仁等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年均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目前,该市“稻虾共作”种养面积已突破5万亩,惠及农户2万余人。
电商进村,产品出山
4月15日晚8时许,广水市电子商务运营大楼,旗峰电商公司办公室灯火通明,电脑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批批订单交易成功。“我的梦想从这里起航。”公司总经理程慧介绍,2016年公司初创时,当地政府在办公场地、资金、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帮扶,2018年公司销售额成功突破1亿元。
旗峰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广水市对创业种子的悉心呵护。该市投资1700万元建成电子商务运营大楼,吸引了40余家企业和一大批创业者入驻;整合邮政、供销、申通等快递资源,实现乡镇物流全覆盖;免费开展电商培训,近5年累计培训农村电商人才约8000人。
今年34岁的付艾华是该市知名的“店小二”。2015年,她放弃东莞市月收入近万元的工作,回乡成为一名“农村淘宝合伙人”。“有了小付后,村里的土特产品不愁卖了。”余店镇老寨岭村八旬老人周道成感叹。在付艾华的“村淘”服务站点,常有附近居民带着自产的土蜂蜜、土鸡蛋等农产品前来寻销路。2018年4月,周道成家的260余斤土蜂蜜滞销。付艾华了解后,借助“村淘”将其全部售出,创收1.3万元。同年11月,余店镇种植户付志保家的高杆白菜低价贱卖至每斤0.4元,付艾华帮其制成腌菜在网上销售,单价飙升至5元。
有了电商牵线搭桥,广水胭脂红桃、应山滑肉、薯婆婆粉丝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翅膀飞出大山。2018年,该市网上销售农副土特产品2.1亿元,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合作社、个体网店400余家,创造就业岗位约6000个。(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彭晓华 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