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川“一乡一业”孵化品牌
湖北日报  2019-03-26 15:12:45

利川“一乡一业”孵化品牌

图为:3月23日,白鹊山民宿小镇邀请游客参加土家民俗百家宴。(视界网牟联文摄)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武陵山腹地利川市的真实写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近年来,利川市结合各乡镇不同特点,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将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转化为脱贫产业优势。除了闻名遐迩的毛坝利川红、团堡山药、南坪大米等,该市又涌现一批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小镇。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探访这些细分领域的“种子选手”。

  元堡镇:深山马蹄大黄俏销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在利川市元堡乡,农民们竞相种植一种外观形似莲叶的药用植物——大黄。

  3月21日,记者走进该乡麻山片区,漫山遍野的大黄密密匝匝,一望无垠,微风吹过,碧浪起伏,宛若绿色海洋。“这里正成为全国第三个大黄主供应区。”前来采购的四川太极集团药材部负责人介绍。云南白药、同仁堂、昆药集团等一批赫赫有名的中药巨头都派出常驻代表,签下长期订单。“供不应求,现在最发愁加工速度跟不上。”当日上午,元堡勤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祥云正在指挥工人加班加点烘制大黄干片,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鲜品,将在制成饮片后发往全国各地。在元堡乡,30多家药企收购员就地抢货,一律“先款后货”仍货源吃紧。

  大黄,具有显著降脂、清热、消炎作用,全国300多家药厂以大黄为主要原料生产200多种中成药。2013年,龙祥云从广州回乡探亲,看到大片土地撂荒。“现在都市白领都流行塑身减肥,肯定有商机。”她流转200亩土地,试着种植元堡道地中药材马蹄大黄。这种药材生长于1400米以上的二高山,喜阴耐寒,块茎形似马蹄,有效物质含量丰富,品质上佳。但由于无销售渠道,仅零星种植。

  龙祥云远赴成都、亳州、安国等全国大型中药材市场扫铺,她起早贪黑,一家家上门推介,留下样品和检测证书。“你的产品化验后很符合要求,但我们需求量很大,你能满足吗?”3个月后,龙祥云接到四川太极集团打来的电话。经打听,原来西北某省的原大黄供应基地因土壤沙化,产量逐年减少,留出大片市场真空。

  以勤隆为龙头,以点带面,元堡乡将大黄作为“一乡一业”主导产业,请华中农大帮助编制《马蹄大黄发展总规》,制定省级种植标准。乡政府推动“公司+品牌+合作社+农户”模式,协调勤隆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亩建示范基地,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短短4年,已发展大黄产业村30多个,覆盖贫困人口近万人,面积2万余亩,年销售收入6亿多元,每年产品仅供给太极集团就有1000多吨。

  在龙祥云支持下,贫困户袁学平、袁学文兄弟俩种植马蹄大黄200亩,2018年纯收入50万元。两兄弟不仅成立家庭农场,而且建起别墅,购买小车。

  扎堆引发裂变效应,该乡2019年计划再发展1万亩大黄基地,迅速抢占全国市场。

  白鹊山:老房子升级成民宿

  “胡书记,我有几个客,过来踏青赏桃花,请帮忙安排。”3月19日上午10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辆来自重庆万州的旅游大巴停在白鹊山民宿小镇上。

  当天,游客不仅游览花仙谷,采摘草莓,品尝特色美食,还参加篝火晚会,体验土家民宿,大人小孩都兴致盎然。

  2015年,随着避暑游客大量涌进利川,该市酒店接待捉襟见肘。当年4月,利川市出台《乡村民宿旅游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先行先试开办民宿。“我们先来揭个榜。”当年5月,白鹊山村支部书记胡昌辉决定率领全村先吃螃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白鹊山村不仅拥有6600亩原始森林,一排排韵味十足的土家吊脚楼,而且318国道穿村而过,距城区仅8公里,位于腾龙洞、清江古河床、大水井、大峡谷等著名景点的“十字路口”,区位优势明显。“每个独立卫生间改造补贴1500元,一个标间补贴6000元。”利川市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为白鹊山实施硬化、亮化、美化,鼓励将老房子升级成民宿,一座座舒适漂亮又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6年6月,利川市承办全国首届山地马拉松大赛,起点就在白鹊山村。随着3000多名马拉松选手大力传播,白鹊山民宿小镇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游客特意过来体验。

  贫困户向贞富新建了10多间房间,一个夏季赚了10多万元,在村民中“炸开了锅”。全村发展民宿1000余户,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的比比皆是。“山马赛过后,徒步者没有断过,他们非要听我唱山歌。”曾上过央视的土家歌手陈立高颇有几分得意。他把自家改造成民宿农家乐,包吃包住。凭着“土家歌王”的招牌,吸引众多驴友慕名品尝饭菜。“我们客房每年夏天都爆满。”湖北昌隆公司与6户签下协议,一次性交付租金50万元。江西某老年公寓主管王静对白鹊山村的环境赞不绝口,她以14.5万元租下两处民宿,用来招待江西、上海等地避暑客。“一房难求,一床难求。”胡昌辉告诉记者,每年夏天游客蜂拥而来,去年最高峰一天接待游客1700多人。白鹊山村民宿小镇已成为与谋道镇齐名的避暑“双子星座”。

  柏杨镇:豆干形成产业链

  “先泡黄豆,再上柴火灶煮开……稍微放置成形,就可以包豆干了。”3月20日,从高山村搬迁至柏杨镇的农民黄美英说着说着,一会儿就用纱布包了百十块豆皮敞晾在竹篓上。

  用青石压在竹板下,让水分自动榨出,再上锅翻炕,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一块柏杨豆干就制成了。咬一口,外焦里嫩,回味无穷。这条名叫永兴家园的街上,住着200多家搬迁贫困户,依靠制作传统豆干,每户日均收入约500元。“远涉重洋四海家,犹唱龙船闻豆香。”这是一位利川柏杨籍的新加坡老人李玉堂写给故乡的两句诗。让他魂牵梦萦的,除了发源柏杨的民歌《龙船调》,就是那烘烤的柏杨豆干的余香。

  柏杨豆制品,不用石膏等凝固剂点化,只辅以清龙洞湾富硒山泉水,便制出如玉如膏般的豆腐,再加以压榨、烘烤便成了香味扑鼻的豆干,所以柏杨豆干被称为“武陵土家一绝”,入选恩施十大名小吃。

  前些年,一些商户以次充好,相互杀价,坏了柏杨豆干名声,经营低迷,陷入困境。2016年,柏杨镇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决定重拾传统招牌,让传统豆干成为柏杨镇主导扶贫产业。40岁的沈强是柏杨豆干发明者沈氏家族的第十代传人,他当仁不让担当起复兴龙头。

  在镇政府支持下,沈强注册“好吃婆”商标,成立协会,首先鼓励农民种植当地优质黄豆品种,协会与800多户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当地品种抗虫害,抗倒伏,不用打农药,蛋白质含量高,保证了原料品质。在镇政府会议室,每年有数千农民系统学习传统豆干制作技艺,镇政府和协会共同规范豆干制作流程,统一标准、价格和质量检测,对于弄虚作假商家坚决取缔。

  “柏杨豆干的香味又回来了。”沈强不仅免费提供沈氏独家香料调味秘方,而且研发出麻辣、五香、鸡汁等口味,豆干成为老少咸宜的休闲食品。在协会带领下,5000多户贫困户加入种豆、加工、劳务、销售、餐饮一条龙的豆干产业链,年产值过亿元

  在柏杨集镇上,每天都有100多辆旅游大巴络绎不绝,游客们都爱停车吃豆干火锅,再随手买几包豆干当伴手礼送人。“一大件才100多元,既好吃又实惠。”

  “2018年夏季,在城区一天卖掉12万元,用大货车足足送了6趟。”沈强告诉记者,全镇光做豆干的作坊就有100多家,柏杨豆干已申请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大动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畅 通讯员洪浩大启)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