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打通深山电商“高速路”
湖北日报  2019-03-14 14:21:29

长阳打通深山电商“高速路”

图为:清江肴生态农业公司的质检员正在检测肉品质量。

  大山深处发展电商有着先天不足:农产品分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山高路远,物流成本高;人才难以引进……

  鄂西南山区县长阳,2017年8月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积极打通县乡村物流体系,搭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电商人才回乡创业,开展电商培训,培育电商品牌,打通了深山电商发展的“高速路”。

  2018年,长阳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达5.86亿元,增幅超过20%,成长为该县发展重要的新动能。

  打通物流———

  七十斤重的石磨成为俏销货

  3月5日早晨6点,刘宗海就起床联系工匠、打磨产品,将石磨成品发到全国各地,忙到晚上9点才休息。

  刘宗海是鸭子口乡厚浪沱村人,原在学校工作,2014年辞职专做电商。他聘请50多个村民为他加工,把土鸡蛋、草鞋、背篓等特产卖出大山。

  让刘宗海没想到的是,山里人磨豆浆的石磨,居然在网上成了俏销货。他将当地传统的石磨,改造成粉红色的石磨工艺品,卖到深圳等地。

  石磨重70斤,售价468元,除掉加工费200元、运费150元、包装费45元,每个石磨还能赚73元。“要是换成两年前,我可不敢卖石磨,光运费就要贵一倍。”刘宗海说。

  从地图上看,长阳是长条形,从最西的渔峡口到最东的都镇湾,开车需10个小时。物流昂贵,成为山村电商最头疼的问题。

  2018年,长阳引进企业,投资1.3亿元,建成农村电商交通物流产业园,20多家物流公司入驻。产业园总经理马军介绍,长阳建成镇级物流服务站11个,村级服务点85个,覆盖了该县57%的行政村。以这些网点为基础,开发固定的物流班线,将原来各物流企业的货品整合,改变以往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的局面。

  走进产业园,一庞大的共同配送车间内,叉车师傅正将不同企业的货物集中装车。马军说,以前单一企业送货,空载率高、成本高。比如,从县城向资丘镇送一台电视、一个冰箱,要过两次轮渡,回程是空车,成本400多元。实施共同配送后,成本只需100元,还能把山货带出来。

  村一级农产品分散、交通不便。长阳出台补贴政策,根据镇、村物流服务站点的运单量兑现补贴。以往10公斤内的农副产品每件运费3元至5元,现在政府补贴1元至2元,电商经营者只须承担2元至3元。

  建标准创品牌———

  带着华为、阿里理念,回乡熏腊蹄子

  干净整洁的质检室,专业的实验设备,质检员戴口罩、穿白大褂,检测腊肉的过氧化值等指标,衡量腊肉是否氧化变质。

  3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长阳大堰乡边家坪村清江肴生态农业公司看到的场景,很难与传统熏腊肉时昏暗的火垅屋联系在一起。

  公司负责人田江海是长阳人,在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打拼12年,成为年薪过百万的高级技术专家。然而,他总想为贫困偏远的家乡做点事。

  2016年,34岁的他辞职回乡做电商。将多年积蓄的450多万元,全部投建厂房。有人劝他,电商做好平台和营销就行了,没必要重资产投资。但他有自己的想法:“网上土货有很多,缺的是标准化、品牌化。”

  拿起清江肴的收货单,每个收货项目后面,都附着很长的“标准”说明书:猪250斤左右,太重不正常;南瓜只收磨盘状的,有嚼劲,不收甜南瓜,下锅就糊;土豆分四级,硬币大、乒乓球大、土鸡蛋大、更大,进入不同分销渠道。

  为让老乡们接受这些标准,田江海和村“两委”班子合作,召开10多次屋场会,和农民签购销协议。

  养猪喂饲料,导致土猪不“土”,是个“老大难”。饲料猪3个月就能出栏,重300多斤,而粮食喂养需10个月,体重轻。田江海想了个妙招:他向农户提供仔猪,10个月后,不按斤收,而是按头收,价格比市场价高。一算账,考虑饲料成本,农户只赚不亏。

  田江海的工厂建有8间熏房、3个冷库和一间质检室。活猪首先送到镇检疫站,检测有无瘦肉精,剔除米猪肉、黄膘肉;屠宰熏制后,全部在公司质检室初检,再抽样送到三峡食药检验中心复检。2018年的检验报告显示,腊肉的过氧化值含量,只有标准指标的4%。

  前年,一批腊肉在熏制中出现问题,外表看不出来,但切开后有异味。有人劝田江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坚决将3万斤腊肉全部焚毁,损失30多万元。他说:“我公司无论哪一个产品,都要做到放心地让我的孩子吃。”

  3年拼搏,田江海的清江肴、老农日记、田家菜园等品牌,已小有名气,2018年总销售额400多万元。浙江一公司到他工厂考察后,当即订购了700多斤腊蹄子。

  如今,长阳不断有能人、大学生等回乡创业,年均递增19%以上。全县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网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建立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打造“县域精品”,目前已认定82件“三品一标”产品。

  激活百姓创造力———

  昔日贫困户,如今带动八户增收

  在长阳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国网商城,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一款蒲公英茶,广告词是“创始人罗爱民,爱上蒲公英缘于病”,格外引人注意。

  罗爱民是大堰乡的贫困户,曾因病卧床3年、拄拐10年,近几年又患上前列腺良性病瘤。他听老人介绍蒲公英泡茶的偏方,喝了3个月,病情缓解。2016年,罗爱民开始种植蒲公英。

  长阳电商协会秘书长高进军至今还记得,一个下雨天,50多岁的罗爱民坐班车,背着一麻袋蒲公英产品来找他。被罗爱民的创业精神感动,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县政府、县电商协会纷纷伸出援手。

  罗爱民将蒲公英的根、茎、叶做成茶,国网商城帮他设计包装,发起爱心购;他想扩大蒲公英种植规模,又无本钱,政府为他申请20万元贴息贷款;电商协会邀他参加培训,帮他拓宽销路。

  原本困窘的罗爱民,如今成了小老板,2018年销售额40多万元,带动8个贫困户种蒲公英增收。

  该县科技和经信局副局长陈群峰说,山区发展电商,引进和留住人才还是有难度。为此,培育和激发当地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来,长阳累计培训电商人员5000余人次,农村电商从业者3000多人,新增各类网店242个;设立电商扶贫产业引导基金,已注入风险补偿金200万元,发放电商扶贫贷款520万元。(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擒虎 张真真 通讯员 杜强 周燕琼)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