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湖北日报  2019-03-05 13:15:47

  原标题:优化整合资源 聚集发展要素 强化功能配套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图为:湖中之城 (黄果强 摄)

  鄂州,一座踏着改革开放鼓点诞生的美丽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一直流淌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澎湃血液:这里是湖北省首个改革开放试验区、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首个省级开发区诞生地,也是全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近几年来,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的300余项改革攻坚任务蹄疾步稳,实践探路。当前和今后数年,鄂州市将在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的新战略布局中,彰显兴“鄂”之为:加快航空城建设,为鄂东转型发展作支撑;加快生态城建设,为沿江绿色发展作示范;加快科学城建设,为武汉之“芯”发展作配套;加快武鄂协同发展,为高质量一体化付出先行努力。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图为:鄂州民用机场效果图(鄂州日报供图)

       加快航空城建设

  为鄂东转型发展作支撑

  鄂州具有中国经济地理独特区位优势,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交汇点,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的几何中心,水、铁、公、空多式联运优势明显。2018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2021年建成后将成为亚州第一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

  抢抓对接全球市场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航空运输已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市场的最佳通道,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供应链全球布局大潮中,中国大陆、亚洲内部以及亚洲与欧美之间已成为国际航空货运量最具增长潜力的区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互动中,中国大陆急需一个匹配其货量能级、可重构世界航空物流格局的新支点。

  鄂州机场采用“航空货运枢纽+龙头航空物流企业”的国际主导模式建设,属于国家“十三五”重大生产力布局,先后纳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国民航“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国家级规划。2016年10月,鄂州机场被国家发改委、湖北省确定为武汉航空客货双枢纽中的货运机场。2017年10月,商务部《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鄂州机场纳入武鄂黄都市圈核心功能区。

  鄂州机场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300公里半径内辐射中部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40多个城市、1.5亿人口,距离世界主要城市仅一夜之隔。作为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州机场可有效促进中部地区经济资源集聚,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和对接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

  国家工程,全球机遇。鄂州机场建成后将与高铁、长江、高速公路有效衔接,架构高效、快捷、智能的立体多式集疏运体系,形成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独一无二、在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的交通格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

  全面加快枢纽项目建设

  2月14日,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一行调研以鄂州机场为主体工程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时指出,枢纽项目是补齐航空短板的“国字号”工程,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对增强湖北省在中部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强调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2018年打基础、2019年出形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运营”的部署和要求,鄂州市近几年来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不等不靠,相继成立航空都市区征迁指挥部和机场项目建设前线指挥部,市领导一线督战、一线协调、一线部署,倾全市之力推动机场项目及其相关配套工程建设,以抢抓千载难逢、乘“机”而起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机场核心区征迁工作,3个乡镇8个村5000余户近2万村民不到一年内实现平稳安置,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党员干部违纪事件,创造了依法阳光和谐高效征迁安置的“鄂州模式”。启动征迁前,鄂州市先期规划建设两个高标准安置小区,占地面积2096亩,总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一期主楼将于2019年5月底前交付使用。

  2019年是确保枢纽项目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年,要实现审批工作全面收官、项目建设全面开工、重点问题全面击破,计划完成投资近50亿元,主要包括走马湖工程17亿元、机场工程30余亿元。

  ——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将保障机场防洪安全,计划在2020年6月10日前完成,目前圩垸退垸还湖、新建燕矶泵站、新建上中湖连通港及截流港整治等已率先启动。

  ——鄂州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担负为鄂州机场及周边地区提供电力支撑的重任,2018年12月19日开工,计划于2019年底投产,目前基本完成“三通一平”,土建施工全面铺开,线路已进场施工。

  ——鄂州机场净空保护无线电监测站工程,主要用于保障鄂州机场航空无线电通信安全,已于2018年12月投入使用,开始对鄂州城区及机场方向航空导航频段开展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

  ——机场核心区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是机场项目基础工程,涉及净空区取土、花马湖上下湖连通渠、主湖区水体排放、湖底清淤等内容,围堰修筑、施工便道及地基处理施工正全面展开。

  高位布局空港经济发展

  2016年3月,鄂州市政府委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公司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大力发展空港经济。

  在产业导入方面,鄂州高位布局“一体两翼两引擎”:“一体”即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两翼”即突出发展医疗健康和智慧制造产业;“两引擎”即通过大物流和大数据,驱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带动物流敏感性强的智慧制造、医疗健康等产业集聚发展。

  从2019年起,鄂州将启动机场核心区10平方公里空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与招商局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飞机改装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导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同时,超前谋划成立空港产业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等专项产业基金,强化重点项目资金支持,推进汀祖冷链产业园、航空物流产业园、枫树线业产业园、庙岭半导体产业园、葛店大健康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此外,鄂州机场正从信息规划、数字化建造和BIM技术应用、智慧机场创建三个方面推进专项研究,以构建起一个涵盖机场、空管、航空公司、转运中心、快递物流等在内的统一运行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对机场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根据演进规律,鄂州空港经济下一步发展必将辐射到武汉光谷、黄石、黄冈等地,整合放大“空港经济+高新技术+自贸区+保税区”的叠加优势,推动四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催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打造“万亿GDP”产业板块,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物流大数据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联网数据节点,进而促进鄂东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加快生态城建设

       为沿江绿色发展作示范

  近年来,鄂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山好水好区位的优势,全域统筹生态保护特别是沿江保护,重点建设梁子湖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建立健全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城乡统筹全域治水 源头防控与生态修复结合

  鄂州襟江抱湖,辖域内近三分之一是水面,自古有“百湖之市”美誉。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战略的实施,治水成为鄂州守住生态底线的重中之重。

  自2013年起,全市借城乡统筹发展之机,明确了国土空间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并界定城乡空间增长边线、生态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先是梁子湖500平方公里内退出一般工业,在全省率先取消生态区域和农业乡镇招商引资、工业增加值考核,然后推广至主城区生态基础较好的区域。

  近3年内,鄂州沿长江岸线约87公里共拆除各类码头108个、泊位131个,并对21个保留码头实施提升工程;自2018年始,鄂州市委、市政府针对最大的城中湖——洋澜湖制定综合治理分步实施方案,力争7年后湖泊水质提升至Ⅲ类。

  回顾历年治理,重工程治理轻生态修复,重建设轻监管,导致很多项目难以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对此,鄂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和监管并重,将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融为一体,从岸边和水中一起开展水生态环境修复,稳步推进樊口区域江滩环境综合整治、梁子湖水系连通及堤防加固等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在大梁子湖水域,实施涂镇湖、前海湖、汪家湖破堤还湖等20个重点生态项目工程,直接扩大湖泊面积近10万亩,不仅增加了河湖行洪和调蓄能力,而且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实施全市垃圾全外运,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地区垃圾全收集、全外运、全处理;按工程进展,梁子湖区城乡污水处理已实现全覆盖,洋澜湖流域实现污水全收集、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如今,鄂州已在10.85公里沿长江岸线进行生态修复,栽树3万余株,种植草皮草籽1万多平方米,修复退化防护林2400亩;实施梁子湖沿湖岸线整治及水生植被修复,种植黄丝草约20万亩,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8万公顷,已建成沿湖500米全长162公里约12万亩的环湖水源涵养林带。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图为:梁子湖上飞鸟翔集(方仲华 摄)

  力推工业工程减排 企业提档与城市转型共进

  近几年来,鄂州充分发挥环保对发展转型升级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大力推进工业工程减排,实现全市钢铁烧结(球团)全脱硫、水泥熟料全脱硝,火电机组全脱硫脱硝,具备改造条件的鄂州电厂二期机组达到超低排放。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施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基础上,将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重点行业和锅炉,倒逼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提档升级。

  自2018年起,鄂钢按照“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定位,投入40多亿元建设与城市相融共生的“城市绿色钢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成熟的工艺、最新型的装备,实施煤场料场封闭、烧结机头烟气脱硫脱硝和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焦化酚氰废水改造、大转炉三次除尘等一系列环保提升项目,拟在3年内达到“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三大目标,打造“钢铁产品制造、能源高效转换、城市废弃物开发利用”三大平台。

  未来5年内,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耗资40亿元,彻底完成人口密集区医药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工作,并同步新建总面积1.46平方公里的大健康产业园。

  目前,全市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及在用锅炉共375个排污口纳入改造项目计划,并按“一排污口一策”的原则,确定了每个排污口的具体改造措施和时间表。

  从2016年“西山保卫战”,到2017年“十小企业”整治,再到2018年“清零行动”,鄂州市连续三年重拳治理“散乱污”企业。到2018年底,纳入全市“散乱污”处置计划的319家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

  探索实施生态价值工程 实现制度管理常态长效

  鄂州不断加强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深化自然资源资产改革试点,深入实施生态价值工程,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常态化。

  2016年3月,鄂州被确定为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唯一地级试点城市。鄂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借鉴最新生态补偿研究成果,赋予土地、水域、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相应系数,再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计量模型,将其对生态的服务贡献统一度量为无差别、可交换的货币单位。

  在为自然资源打上“价格标签”、建立生态账本后,全市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原则,尝试建立各区间责权一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考虑到各区财政支付能力,在实际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基础上,先期按实际提供生态服务价值20%权重进行生态补偿,逐年增大权重比例,直至完整体现全部生态服务价值。2017、2018连续两年,市财政、鄂城区、华容区共计向梁子湖区支付生态补偿资金1.4亿多元。其中,市财政补贴占70%。

  然而,获生态补偿的一方并不轻松,因为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把关。鄂州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近两年已先后问责78位相关责任人。全市还先后制定并颁布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条例、湖泊治理保护地方条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据。

  随着改革日益深入,鄂州市委、市政府越发意识到:有了好生态,还要让社会资金和市场主体看到生态产品的价值,并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投入。在过去一年内,一系列生态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在全市渐次开展。梁子湖区以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价值为贷款额度依据,从金融机构申请生态项目贷款10亿元,用于优化产业结构;2018年2月,该市水务集团在国内首次以水库灌溉权作为融资标的物,获质押贷款2000万元;8月,该市金融办与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联手,实现该市首笔林权收益权转让,成功融资150万元;11月初,鄂州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价值工程。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图为:万度光能 (鄂州日报供图)

  加快科学城建设

  为武汉之“芯”发展作配套

  为抢抓武汉科技资源向光谷以东地区溢出的机遇,鄂州正全面对接武汉之“芯”,深度融入“芯”产业集群,将全市打造成为武汉的成果转化区、“双创”服务区、商务配套区,构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即“东湖高新—葛店(梧桐湖)—鄂州机场”科技大走廊建设。

  着力构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2019年2月23日,鄂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行赴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联系工作,共商区域协同发展。鄂州方面表示,全市将进一步打造紧密协同、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武汉,着力构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取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政策向鄂州延伸,为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作贡献。

  双方拟加强创新、产业、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为此,鄂州将统筹产业经济、生态保护、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综合布局,深入推进武鄂协同发展;推动新城大道、高新四路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道路对接,加快鄂咸高速、武阳高速鄂州段、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建设。

  多年来,鄂州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实施“一芯驱动”战略做好配套。其中,发挥葛店开发区先发优势,打造全国第一的冷链供应中心、华中第一的电商基地和湖北第一的新型能源电池基地,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和电商物流基地;加快梧桐湖生态科学城建设步伐,推进钙钛矿、PET—CT等科技成果产业化。

  2018年,鄂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万人发明专利增速位居全省第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占GDP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

  不断加强政府与院校战略合作

  针对科技创新资源短板,鄂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加快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不断促进科研成果本地产业化。

  2016年,鄂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加强市校战略合作,联合共建“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研究院”,至今已有47个教授团队项目入驻;2017年,鄂州市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共建“华中师范大学鄂州研究院”。

  2018年,鄂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签订共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

  同时,武汉中科开物公司与鄂州市昌达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湖北中科昌达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创新政府与院校合作的市场化模式,以市场化机制共推科技项目实施。

  据最新统计,全市现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70余家,其中有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平台达27家。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近年来,鄂州已颁布实施《鄂州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鄂州市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鄂州市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暂行办法》《关于实施“新鄂州人”计划推进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保障。

  深化科技金融改革领域成效明显。自2016年起,鄂州市政府设立6亿元科技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引进总规模30亿元的中经盛世创新投资基金、5亿元的长江科技创新产业基金、2.5亿元的军融创投基金、5000万元的南山集团定向产业基金,并以股权投资、天使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不同阶段和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如“股权+债券”“领投+跟投”的新投资模式,保证专家教授持51%以上股本,至今已累计投资科技创新项目23个,项目注册总资本8.9亿元,协议投资4.21亿元。

  鄂州市政府还先后出台《鄂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鄂州市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产业项目运作实施方案》和《鄂州市科技型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大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图为:葛店开发区(袁谟浩 摄)

鄂州“三城”联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图为:鄂州沿江鸟瞰图

  结语

  2019年,鄂州发展路线已定。在这里,已见金戈铁马之势,正闻黄钟大吕之声;在这里,能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可聆听奋力前行的脚步。这一年里,全市将坚持航空城、生态城、科学城“三城”联动、各有侧重,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聚集发展要素、强化功能配套,为推进武鄂协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以空港经济为载体力促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协同联动。(策划:鄂州市委宣传部)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