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七省通衢”铁路枢纽架构 襄阳全力拥抱高铁时代
湖北日报  2018-12-10 15:56:14

重塑“七省通衢”铁路枢纽架构 襄阳全力拥抱高铁时代

图为:鸟瞰襄阳东津高铁站建设工地。(视界网 郭武 摄)

重塑“七省通衢”铁路枢纽架构 襄阳全力拥抱高铁时代

图为:高铁站工地现场。(视界网 金伟 摄)

  12月6日,寒风刺骨,襄阳东津高铁站建设工地却热火朝天。湖北汉十铁路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志才介绍:2019年4月完成铺轨、电气化建设,力争2019年12月通车运行。

  高铁通车后,从武汉到襄阳仅需约1个小时;担纲鄂西北崛起重任的省域副中心,将重塑“七省通衢”铁路枢纽架构。

  襄阳,正在满怀期待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高铁站激活东津新区

  东津高铁站施工现场,高耸的塔吊在空中来回摆动,各类施工车辆穿梭不断。东津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肖勇介绍,该站规模将达到9个站台,20条铁路线,8万平方米站房,规模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站。

  东津高铁站是联系汉十、郑万及未来襄常高铁的重要节点,将成为我国快速铁路网中的重要客运枢纽。这座高铁站必将激活东津新区的客流、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与高铁站建设同步,东津新区建设进入“井喷”期。目前,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开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形似“探索之眼”的襄阳科技新馆工程接近完工;东津世纪城49层酒店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政务中心等10多个项目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

  近年来,东津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3亿元,建成和在建道路共67条近130公里,建设供排水、强电、弱电和燃气等各类管线138公里,绿化面积达365万平方米。

  抢抓高铁机遇,2018年4月华侨城项目落户东津新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48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700亿元,其中文化、旅游、商业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包含主题乐园、城市广场、主题酒店、商业中心、影视娱乐、水上旅游、艺术中心、运动场馆、创意街区、商务办公、生态公园与品质居住等多业态的功能板块。全部建成可带来近百亿元税收,带动相关产业近千亿元的经济增量,增加就业10多万人。

  “公司落户东津新区已2年,这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饮食、居住等配套越来越好……”湖北新富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永国感叹,东津产城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有气象。

  2018年以来,东津新区就迎来签约项目50多个,完成实际投资200多亿元。

  目前,该区聚集人口13万多人,一大批民生项目正在建设或已投入使用: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日均接纳住院患者约千人,东津实验小学成为全市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新建的襄阳四中初中部可容纳1800多名学生寄宿,襄阳三中新校区已竣工。

  重塑“七省通衢”交通枢纽

  “高铁的开通,将是襄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襄阳市发改委主任付劲松认为,这是襄阳市重塑“七省通衢”交通架构的引爆点。

  同期,途经襄阳的蒙华煤运铁路、郑万高铁也在开工建设,襄阳全市将新增铁路里程近500公里,总投资近600亿元。此外,东津站预留了信阳方向高铁接入条件,今后还将新建襄常高铁,未来将形成衔接“两纵一横”3条普铁干线、“一纵一横一斜”6方向高铁的客货运输网络,将华中、华东、西北、华南、西南地区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高铁的运行,襄阳与武汉、十堰、孝感、西安等地,将成为1小时生活圈;与郑州、重庆、成都之间,成为3小时生活圈;此外无论是工业、能源、新技术等领域,都能形成区域联动。

  12月2日上午,1000张多家具板材从襄阳老河口华中木业家居产业园下线,即将发往甘肃和陕西。该项目看好襄阳在中部的交通物流“扇状辐射”地位,从河北等地聚集了一批企业来扎堆发展。

  汉十高铁通车后,现有汉丹铁路动力运能将释放为货运能力,每年可增加5000万吨的货运能力。“高铁的迅猛发展,会在物流业中产生‘鲇鱼效应’,甚至催生‘高铁快递’等新业务,进而提升襄阳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付劲松说。

  物流、旅游等一批产业将率先受益于“高铁顺风车”。武广高铁开通后,武汉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一度同比增长187%和75%,咸宁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连续4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汉十高铁开通后,将串联起武当山、古隆中、炎帝神农故里、黄鹤楼等著名风景名胜,被誉为“湖北最美高铁”。这将大大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快速发展,推动襄阳文化旅游“二次创业”。

  发挥高铁经济正效应

  高铁也是一把“双刃剑”。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开通后,东京人没有争着去大阪,反倒是大阪人挤着跑往东京了。

  “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会明显获益,而经济发展落后、居住环境不佳的城市,会面临‘被通道’‘被削弱’的风险。”付劲松说,这就是高铁经济的“虹吸效应”。

  “说白了,大家都在怕大城市。”肖勇说,随着列车飞驰,人才、资金、科技、信息等各种发展要素,都有流向高铁沿线的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之虞。

  襄阳市有关部门建议:强化高铁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其蓄水池和集散地的作用;努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作用。

  上月14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印发,从国家层面支持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要求该市切实增强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关键还是壮大自身实力。”襄阳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杨志国介绍,襄阳市近年来在“建设万亿工业强市”“三年工业倍增”等计划的支撑下,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力争202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其中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2个4000亿级产业,智能制造、循环经济2个2000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2个1000亿级产业。

  城市软实力业也在逐步增强。2017年以来,襄阳市推动30多家老旧批发市场外迁,并在樊西新区建起中豪襄阳国际商贸城、侨丰国际机电交易中心、竹叶山农产品交易中心等现代化的市场集群。“十三五”期间,樊西新区市场群年交易总额将达千亿元级别。老旧批发市场外迁后,天元四季城、汉水华城、泛悦、绿地中央广场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襄阳商业购物环境焕然一新。

  “一定要充分发挥高铁经济的‘正效应’。”付劲松认为,未来要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提升城市能级,同时以高铁枢纽为牵引,构建内外贯通、前后衔接、立体交叉、通畅快捷的现代化绿色城市交通体系,重塑城区生态景观与人文生态,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陈屿 通讯员 叶鹏程)

  链接

  高铁时代将带来四大变化

  一是时空观的变化。高铁不仅是一场经济地理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时空观念上的变革,影响着社会生态,改变着社会治理和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高铁让人们生活圈扩大,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都成为可能,生活同城化成为现实。

  二是边界观的变化。将促进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推动形成高铁经济带,让城市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有利于地区主动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有利于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多边联合的协作机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三是区位观的变化。将倒逼沿线城市加快改善发展环境,各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新审视和确立,成为投资经济的“洼地”或旅游发展的“高地”,城市发展将面对新转机。

  四是资源观的变化。城市发展获取资源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和宽广,跨区域资源配置和分享逐步成为趋势,为城市借力登高创造了无限可能。生产要素将优先注入经济发达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进而扩散带动周边地区或产业发展。(襄宣)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