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夯田埂、投虾苗……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荆门沙洋县看到,当地贫困户利用农闲时机,开挖回形沟,把稻田改成稻虾连作,一个月时间,有775户贫困户开挖稻虾田4788.88亩。
秋冬掀起稻田改造高潮的背后,是沙洋县连续两次出台发展稻虾种养的奖补政策。
“挖机手俏得很”
10月29日,沙洋官垱镇友好村,挖掘机在稻田整地、打塘。1小时后,回形沟轮廓显现。“挖机手现在俏得很,我是托人从潜江请的师傅。”贫困户杨必旺说。
65岁的杨必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因病花销10多万元,一家三口生活困难。2017年,杨必旺将9亩稻田开挖成稻虾田,挖沟、投苗花了2000多元。10月23日,他账户上多了900元政府补贴,准备再开挖6亩稻虾田。“刚开始养虾经验不足,一亩虾才赚1000多元,稻谷收益700元,明年争取翻番。”杨必旺很有信心。
9月10日,沙洋县出台支持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对2018年9月1日后新开挖稻虾种养的贫困户按面积奖补。未脱贫户按开挖费300元/亩、虾苗购种费300元/亩进行补贴。已脱贫户按开挖费150元/亩、虾苗购种费150元/亩标准补贴。
早在2016年4月,沙洋县就出台政策,对贫困户发展小龙虾等特色养殖的,按投入5000元至1万元和超过1万元的,分别由县财政一次性拨付1000元、3000元的种苗补贴资金。“仅1个月,已有775户贫困户享受奖补154万元。两次产业扶贫政策,令2000多户贫困户受惠,享受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沙洋县扶贫办主任张勇说。
“贷5万元不用付利息”
沙洋县扶贫办副主任熊孝林介绍,2014年,沙洋建档立卡贫困户21706户72808人。至2017年,仍有7104户20906人未脱贫。沙洋县把稻虾共生高效模式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产业推进。“不能等、靠、要,要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生活。”官垱镇大文村4组村民姚天武50岁,父亲因公致残,家里耕地少,生活困难,2014年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姚天武养鸭3000只,开挖稻虾连作田10多亩,但资金捉襟见肘。2017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从农村商业银行申请到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免担保免抵押,利息由政府补贴。
10月23日,姚天武的账户上到账3000元稻虾奖补。2018年,他已偿还贷款,准备再贷10万元用于稻虾共作,扩大规模。
2018年6月,农行沙洋支行为沙洋14名小龙虾养殖大户发放创新贷款——“龙虾贷”220万元。“无担保无抵押,申请当天就能拿到贷款。”农行沙洋支行副行长李习军说,已对首批15户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农户授信320万元,虾农们拿到贷款后已开始投苗。目前,沙洋县扶贫办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发放扶贫贷款1.8亿元。“产业规划要谋长远,确保脱贫后仍有稳定收入来源。”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表示,除了稻虾奖补政策,还实行“三个一”:一个村建一个养虾协会,一个养虾协会建一个微信群,能人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形成稻虾共作产业优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全凡华 刘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