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土专家”信恒均:手、脑、心并用的维修工匠
湖北日报  2018-11-28 12:35:40

  原标题:“土专家”信恒均23年改造46件机械设备,11项成果被推广应用。同事说——“他一动脑筋,我们就省力了” 

记“土专家”信恒均:手、脑、心并用的维修工匠

图为:11月26日,信恒均检修铁路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11月21日,夜里11点半,宜昌东站背后的机修车间里,“叮叮咣咣”的敲打声再次响起。

  白炽灯下,46岁的信恒均眯着双眼,盯着一个零件凸起的部分,仔细敲击打磨。

  “信工长,又来加班啊。”“不是加班,在家闲着也没事,就过来捣鼓捣鼓。”

  白天,他看见工人修剪铁路线两边的树枝很辛苦,就琢磨着能不能制作个机器,帮大伙儿省点力。

  “爱操心”的劲头一上来,信恒均又要干个通宵了。23年来,他一向如此。

  “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轻言放弃”

  在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宜昌东线路车间,机械化维修工区副工长信恒均被称为“土专家”。

  大伙开玩笑说,信工长搞发明,是在帮大家“偷懒”,特别是“运砟神器”,省了大力气。

  这是一个4个车轮、5块铁板组成的微型敞口厢体,宽度与铁轨契合,前后左右及底部铁板可以活动。挖掘机把道砟装入厢体,推到换填地点,打开铁板,道砟便会自动填满路基。

  以往,铁路换填路基,一次作业3个小时,靠100个人手工搬运,500筐石头只能填铺25米长的钢轨轨底,但用信恒均发明的“运砟神器”,只需30人就可轻松填铺60米。工人都说,“他一动脑筋,我们就省力了”。

  在信恒均的工作间里,像这样的“土发明”,还有好几十种。

  测量道岔3条轨道的心轨降低值,以往使用的工具要手动操作3个标尺,读数慢、精度低。信恒均将两端的标尺固定,中间的标尺加装电子表头,不仅测得更快,还测得更准。

  轨道螺帽风吹日晒,外侧棱角日渐磨平,专用扳手夹不紧,拆卸困难。信恒均用自行车链条加钢管制成新式扳手,用链条将螺帽紧紧勒住,便可轻松卸下。

  在这些“土发明”里,信恒均最得意的是道岔翼轨打磨机。传统的打磨机,只能打磨钢轨表面,无法触及侧面,若购进专用的翼轨打磨机,一台就需要12万元。信恒均反复琢磨,将普通砂轮片改造成特殊形状,加装在传统打磨机上,可调整方向和角度,180度打磨毫不费力,成本还不到5000元。

  据统计,23年来,信恒均改造铁路养护机械设备46件,11项成果被推广应用,为铁路养护节约200多万元成本、5000多个工时。

  “我不算聪明,只是喜欢琢磨,问题没有解决好不会轻言放弃。”信恒均坦言,铁路养护是个复杂系统,两根钢轨下大有文章可做。列车开行得越久,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就越多,“但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手、脑、心并用,才是工匠”

  其实,23年来,搞发明只是信恒均的“业余爱好”,维修机械设备才是他的主业。

  信恒均所在的工段担任汉宜、宜万线259公里正线、108条股道、266组道岔的维修保养任务,拥有各种类型冲击镐60台、螺丝松紧机30台、内燃捣鼓机8台、发电机25台等。

  为了让这些机械设备保持正常运转,信恒均没休过一次年假,日均维修机器10余台次,春运高峰每天要修理60余台次。

  常年与机械、机油、油漆打交道,每天把几十公斤重的“铁疙瘩”搬来挪去,信恒均的手掌布满老茧,细小的伤口一层叠一层。面对这些难以完全愈合的小伤口,信恒均笑称自己皮肤很好,伤口洗一下、擦一下就没事了。

  “铁路日夜川流不息,随时可能出问题,必须24小时待命。机械设备是大伙儿的武器,出了问题就得尽快修好。”信恒均说,铁路养护不能干扰火车正常开行,只能在“天窗时段”争分夺秒地进行。因此,改造机械设备,提升作业效率,是他搞发明的动力。

  “信恒均搞发明,是在给大伙儿抢时间。”荆门桥工段工会主席张启云表示,铁路线上,爱岗敬业的维修工为数不少,信恒均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在于他比别人多走了一步,多想了一层,“态度决定了高度”。

  在信恒均的工作笔记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感言:“用心做事,那是工人;用手和脑做事,那是工程师;只有手、脑、心并用,那才是工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通讯员 曹新宇)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