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山建40公里生态旅游扶贫廊道
湖北日报  2018-11-23 11:28:49

兴山建40公里生态旅游扶贫廊道

图为:生态旅游扶贫廊道为山乡注入发展活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兴山大山深处,层林尽染,云雾缭绕。半个月前刚通的徐庙公路,宛如玉带,缠绕山间。

  徐庙公路连通209国道,在兴山形成40公里的生态旅游扶贫廊道,串起沿线两镇三个贫困村。

  有的村为什么扶贫多年,成效仍不明显?有的村为什么产业衰落,再度返贫?

  这些问题,困扰着兴山县。县委书记汪小波认为,过去政府聚焦某村、某组、某户扶贫,缺乏区域统筹,不能抱团兴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发展不可持续。

  2017年春天,兴山启动生态旅游扶贫廊道建设,将两镇三村串上旅游产业链条。

  从单点扶贫到一线串珠

  从昭君镇昭君村出发,经滩坪村,到高桥乡大槽村,沿线虽然都是贫困村,但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美不胜收。

  昭君村建成观景平台“望乡台”,对面山峰神似昭君形貌;仙女山海拔2427米,是宜昌最高峰;万朝山有一个“灵武当”牌坊,相传是武当山前身;贺龙在此建立巴兴归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个最早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之一……

  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住建部传统古村落等项目,也集聚在这条廊道上。廊道平均海拔1200米,避暑度假条件不输苏马荡。2020年郑万高铁通车后,从兴山站下高铁到这里,不到1小时车程。

  酒香也怕巷子深。去年,兴山成立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财政投资2000万元,推进生态旅游扶贫廊道建设。“昭君望乡台”,配建旅游公厕,附近几间老屋修旧如旧。

  住建部援建的滩坪古村落,隐于山谷间。古民房、四合院、木窗棂、石板路,弥漫着乡愁气息。从古村落出发,在山间小径散步40分钟,来到“五七干校”,老教室、旧宿舍都在。游客还能在猕猴桃园、蓝莓园里体验农家生活。

  新修的徐庙公路宽5米,按旅游公路标准建设,公路直达山顶。自山顶拐入一条落叶小径,山回路转,突现惊喜:贺龙当年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沿山脊修建的战壕保存完好。

  从昭君村到大槽村,40公里旅游廊道,每隔三五公里,就有一个旅游节点,让游客驻足流连。村委会改成旅游服务中心。贫困户安置点黄墙红瓦,融入山间风景。停车场、厕所、电商中心、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

  把贫困户安置在廊道上

  生态旅游扶贫廊道初步建成,如何把贫困户安置到廊道上?

  汪小波说:“扶贫廊道不光是修一条路、建几个景点,而是产业、村貌、民风、扶贫安置手段等全面转变。”

  政府引导,村民不再种玉米等“大路货”,改种蔬菜、核桃、中药材等旅游农产品。养猪、养鸡不用饲料,实施生态养殖。举办采摘节等活动,打开山货销路。

  11月5日,小雨,大槽村二组贫困户周宗国打扫公路。他家因病致贫,去年种了10亩蔬菜,因为路没通、雨水多,一半蔬菜烂在地里。今年路修通后,300多斤核桃一天就卖完了。他定期义务扫路,“这是致富路,要爱惜。”

  同组的贫困户李自阳,今年养了20多头猪、260只鸡。因为是生态养殖,别人的毛猪每斤卖6元,他能卖到8元。猪和鸡还没出栏,就被预订一空。36岁还是单身,他笑着说:“下个目标就是讨老婆!”

  扶贫廊道上,无论是集中安置点,还是零散住户,房屋外墙统一刷成土黄色,屋顶盖红瓦,平视古朴,俯瞰清新。

  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还将在这条廊道上投资300万元,引导农户植花种草,整治环境卫生,发展农家乐,进一步加强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最缺理念和人才

  生态旅游扶贫廊道建设一年有余。“眼下,最缺的是理念和人才。”汪小波说。

  兴山在大槽村建起廊道上首个田园综合体,置换农户破败的土坯房,搭起土篱笆,盖起茅草,从老井中引出小桥流水,在石板路边种满青竹。鸡鸣犬吠间,游客在此品茶读书、赏花散步,体验农耕生活。“从没想过,农村还能搞成这样!”住在附近的贫困户杨列兵深受启发。他家因学致贫,2016年脱贫,如今女儿在读研。嗅到商机,杨列兵把自家房前屋后拾掇干净,种上花草,还投入2万元,购置饭桌,装修客房。“来的人多了,综合体容纳不下,会来我这。”

  高桥乡党委书记龙景丽说:“有了理念,还要有人来实施。高桥是兴山最偏远的山乡,既缺市场主体,又缺人才。”为此,兴山正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万朝山、仙女山等旅游景点,召唤能人返乡创业。

  38岁的姜从刚,以前在外做汽修生意,去年底回到家乡大槽村,看到村里变化,非常激动,决定留下来流转土地,带动村民一起种药材。

  农家乐相继兴建,能人接力返乡。兴山生态旅游扶贫廊道的未来,令人期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吴擒虎通讯员邹远景)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