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曙光,点燃脱贫的希望——记市税务局驻五峰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
在岁月的长河中,8个月实在短暂。然而,对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来说,却很充实。他尽心尽力为村里办实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深受当地干部群众信赖。
“别担心,会有办法的”
“我要到五峰驻村扶贫,可能会有好几年。”肖曙光和妻子何琼商量。
“天呐,你这一走,我们怎么办?”妻子半晌没说话。
“别担心,会有办法的。”肖曙光安慰道。
2018年春节过后,原宜昌市地税局派驻扶贫点的“第一书记”快到退休年龄,急需找人接替。
谁最合适呢?正当局领导犯愁时,肖曙光主动请缨,“如果没有更好的人选,就派我去吧。”
“你家那种状况,脱得开身?”局领导一愣。
其时,肖曙光82岁的岳母跟他们住在一起,老人前几年右腿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做小生意也无暇顾及。
怎么办?肖曙光左思右想,最终决定请保姆照料老人。
妻子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支持他驻村扶贫。她心里清楚,老肖之前下乡干过一年的扶贫工作,对农民有着特殊感情。2017年,单位组织机关干部到红旗坪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老肖触动很大。
其实,肖曙光的心里还藏着一个情结。他出生在洪湖瞿家湾革命根据地,在“贺龙中学”读过书,而恰巧红旗坪村又是贺龙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让他感到分外亲切。
得知肖曙光要驻村扶贫,当过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老父亲打来电话,“你要把困难群众当亲戚,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些好事……”
2018年2月底,肖曙光怀揣《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来到红旗坪村。
从此,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村“第一书记”。
“搞单干,荷包鼓不起来”
“2018年我家的10亩大田青椒产量低,卖的也便宜,亏大了。” 三组村民杨自海对肖曙光诉苦,“2019年我一定要加入合作社,种大棚蔬菜,卖个好价钱。”
“你这的确是个教训。搞单干,荷包鼓不起来!” 肖曙光开导他。
走马上任后,肖曙光主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红旗坪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
思路厘清后,他就和工作队员龚海林、李冬林回单位汇报工作,共争取了100多万元资金,重点扶持发展蔬菜、中药材和生猪等产业,新建和引进了10家专业合作社,覆盖红旗坪村300多农户。2018年仅产业发展一项,全村户平可增收3000多元。
党员杨万福是肖曙光召回的致富带头人之一。回村后,他牵头成立了“百心蔬菜专业合作社”。他说,肖书记告诉我,发展产业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所以我给合作社取名“百心”。
二组村民杨万益通过合作社发展蔬菜近20亩,一年收入5万多元。“光一个人挣钱不行,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肖曙光的这句话,对杨万益启发很大。他随即当起义工,指导附近农户种菜,增收幅度大。
工作队年初出台政策,鼓励贫困户改造猪栏多养猪,出栏量成倍增长。有价无市怎行?于是,肖曙光就利用休假回城的机会,拜访知名企业、大型超市、亲朋好友。已拿到手的年猪肉订单就有20多万元。
肖曙光的朋友称他的私家车后备厢是“农产品超市”。他把贫困户编的篾篓30元买来,装满土豆销给城里人。他用买来的塑料瓶包装蜂蜜,然后卖给亲朋好友。有时候没销完,他就留在自家,或送给邻居。
他还邀请深圳、武汉等地的企业老板进村考察,形成开发石林资源合作意向。项目还没动工,就有成群结队的驴友穿越。肖曙光借势鼓励村民办起了8个农家乐,红旗坪村已有20多个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你先建,钱我想办法”
“最好不要去,这个人不讲道理,爱扯皮。”有人劝肖曙光。
“上访都是有原因的,去弄清情况再说。”肖曙光态度坚决。
肖曙光要去的“上访户”就是三组村民邓忠举。他家的饮水池因村里修路放炮被震裂,多次上访无果,经常向村干部发泄心中不满。
“我们做事要讲程序,必须按规矩来。”肖曙光说,“村里估算4000多元就能拿下来,你先建,钱我想办法。”
在邓忠举家,肖曙光无意中发现,他家堂屋桌子上放着瓶瓶罐罐,装的是蜂糖,忽然有了主意。“你这蜂糖我来帮你卖,值多少钱?”“大概700多块吧。”“给你800块,你先拿去买材料。”邓忠举不好回绝,只得答应先动工再结账。
吃了“定心丸”,邓忠举两口子用了40多天就将池子维修一新,再也不用挑水吃了。
徐少兵三兄弟屋连屋,但相处不太融洽,说到底都是“穷”字惹的祸。因赡养矛盾,他们的父亲无奈寻了短见。
“不帮这个家庭脱贫,悲剧可能还要发生。”肖曙光心想。入户走访时,得知三兄弟有苗木扦插技术,他就和工作队员一起,扶持三兄弟成立了“立森园林合作社”,发展花卉苗木200多亩,效益可观。日子好过了,三兄弟如今争着赡养母亲。
因特殊原因,已搬出老家的村民段未成又回到老屋居住,日子过得很艰难,经常找村干部“扯横皮”。肖曙光了解情况后,出面争取资金帮他家改善了住房条件、消除了用电隐患。
村民代述科弟弟务工时重伤,找镇领导闹得不可开交。肖曙光多次上门安抚,并为他家争取到2万元专项救助金,“死结”终于被解开。
“彭大爷,我来帮您换药”
前不久,88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田吉政去世了。用作遗像的军装照,是肖曙光五个多月前为老人拍摄的。
2018年5月,肖曙光来到田吉政家走访发现,地面大坑小洼,墙壁多处裂缝,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两副棺木。老人穿着破旧,蓬头垢面。看到这些,肖曙光鼻子好一阵酸楚。
双休回到宜昌后,他买了理发工具,回村后直接到田吉政家,为他理发、刮胡须,并换上特意为他买的军装,老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肖曙光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这难忘的一瞬。
肖曙光对村里的老人特别上心,有困难他都乐意去帮,从不当“嘴把式”。
今年74岁的老人彭兴相年轻时左腿骨坏死,落下病根,生活窘迫。时间久了,他的腿肌肉腐烂成暗褐色,穿孔处还会流黄脓,气味难闻,邻居们都不愿接近。
儿子外出打工去了,老人自己换药越来越吃力。肖曙光听说后,专程带着慰问品上门看望。
“彭大爷,我来帮您换药!”这天,他强忍难闻的气味,上去轻轻揭开泛黄的卫生纸,然后慢慢清洗、上药,老人感动的老泪纵横。
近些年,有10多个村民夜晚出行发生意外。肖曙光听说后带头募集资金,为村主干道及单家独户安装20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
20多个患风湿病的村民备受病痛折磨,肖曙光花2000多元钱从老家洪湖买来特效药,分发给他们服用。有几个村民前不久还打电话给肖曙光,“你帮忙再弄几盒回来。”
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每天都有二三十人跳广场舞,肖曙光花3000多元钱买来民族服装让他们穿上,男女老少越跳越有精气神。
为贫困户写春联、拍全家福,是肖曙光正在实施的精神扶贫计划,他打算春节前完成100户。
……
2018年10月,妻子因病住院,肖曙光回家时人已出院。前不久,妻子年满48岁,肖曙光也只能发条微信祝福,不能像往年一样亲手为她点燃生日蜡烛。
肖曙光说:“驻村扶贫,责任重大,我不敢懈怠。”(记者 田云兵 皮亚捷 通讯员 王登府 杨威)
带着感情去扶贫
三峡日报评论员
驻村扶贫,8个月时间很短,但“第一书记”肖曙光却在这很短的时间里,为贫困村的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为贫困户做了一桩又一桩好事。他为何能够如此?说到底,是对贫困群众有感情。
是否带着感情,取决于党员干部对贫困群众的根本态度。可以肯定地说,不带着感情,是做不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肖曙光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干出不平凡的扶贫业绩,就是因为他真情投入。如果对贫困群众没有感情,他就不会克服家庭困难主动请缨,就不会自己掏钱为群众买药,就不会自己买工具为老兵理发,就不会顶着恶臭为老人敷药。由此可见,“带着感情”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前提。
光有感情还不够,还要有担当。这个担当就体现在遇事不躲不闪,敢于面对,善于处理。像肖曙光做上访人的思想工作就是如此。他驻的村有5个老上访户,有人告诫他不要“惹祸”,但他却不听劝,逐个登门访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化解积怨,再没人上访。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棘手事肯定不会少,如果“绕道走”或“踢皮球”,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解决,扶贫工作也难以顺利推进。
做好扶贫工作,更要有能力。如果能力不强,就只能当“守门员”“统计员”。肖曙光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贫困群众办那么多的实事,是责任使然,更是能力的彰显。争取资金,要说服能力; 规划产业,要决策能力; 做群众工作,要沟通能力;精准扶贫,要动手能力……可以说,驻村扶贫处处需要能力。派有能力的干部去,才能为贫困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只要我们心之所到,情之所在,力之所及,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