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柿第一县:这村满山红遍无人摘 那村价格翻番格外俏
湖北日报  2018-10-25 09:57:46

甜柿第一县:这村满山红遍无人摘 那村价格翻番格外俏

  俗话说:“柿子专挑软的捏”,这里却是吃硬的。罗田县出产世界上唯一自然脱涩的原生甜柿,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被誉为“中国甜柿第一县”。

  正是甜柿上市时节,同在大别山脚下,同样的柿子,在不同的村庄命运不同,江家边村“满山红遍无人摘”,錾字石村“价格翻番格外俏”,为何如此悬殊?连日来,记者实地调查。

  满山红遍无人摘,这柿怎么办

  金秋十月,在罗田三里畈镇江家边村,漫山遍野的柿子熟了,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村委会副主任尹兵却高兴不起来,柿子连年遭遇滞销难题。

  江家边村有甜柿2000多株,每株产量100至250公斤,今年预计总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连续几年没有果贩进村,村民自己摘点尝尝鲜,大部分在树上挂着。马上天冷下雨就得烂掉。”尹兵皱着眉头。

  果贩为何不进村?“一是果贩大多走货本地市场,需求量有限,罗田有甜柿的村子不少,江家边名气并不响亮;二是果贩进村收货,一天没个两三吨,运输不划算,但村里多数柿树树龄百年以上,高达十多米,青壮年劳力一天才能摘100公斤,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妇女,完不成任务。”江家边村唯一上集市卖柿子的村民尹火平分析。

  72岁的村民雷结宗坐在家门口晒太阳,“送到集市上一斤才两块多,只顾得上工钱和运费,外出打工的儿子再三叮嘱,宁愿烂掉,也莫爬树摘柿子,摔了更费钱。”望着自家8株金灿灿的柿树,老人颇感无奈。

  据了解,该村总人口930人,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劳力在家的仅几十人。

  “看到甜柿挂在枝头,没办法变成村民的收入,我们也很无奈。”尹兵说,他自费做了一个网站,宣传江家边村的甜柿,希望带动游客前来采摘,但效果不理想,“一年不到1000人,采摘量也就5000斤左右。”

  “2018年只有一家果贩电话联系过,还没有意向性采购计划。”据尹兵介绍,罗田年产甜柿5万公斤以上村有53个,主要靠外地果贩上门收购,行情好的时候每公斤卖到五六元,但起伏不定的销路,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对柿树大多“人种天养自然销”。

甜柿第一县:这村满山红遍无人摘 那村价格翻番格外俏

  价格翻番不愁卖,“錾字石”为何这么牛

  在山的东边,距江家边村10公里的三里畈镇錾字石村,田埂上农户摘柿子的场景热热闹闹。“2018年又是个丰收年,电商每天发货500件,价格翻了一番,每公斤从五六元涨到了11元。”錾字石村甜柿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剑波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熊剑波忙并快乐着。他与记者交谈时常被电话打断:一是合作的电商说库存不足,需要备货10吨;二是村里来电话,入户统计全村只有3万多斤甜柿没采摘;三是郑州厂家通知,合作社预订的烘干房设备10月24日到货。

  自10月初开摘以来,錾字石村已卖掉30万公斤甜柿,产值300多万元。“每天摘多少卖多少,日均存货不超过1吨。”驻村第一书记刘志刚介绍,2018年收入肯定超2017年,村里成立甜柿专业合作联社,将分散的农户集中抱成团,共闯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耕种、统一销售。

  錾字石村为何不惧“采摘难”?刘志刚介绍,錾字石村共530户,第一批加入村合作社的就达137户,大部分人常年在村里。全村虽有40%村民平时外出打工,收获季节也会回村。

  “鲜柿的销售期只有1个多月,合作社准备拉长甜柿产业链。”熊剑波说,烘干房设备到货后,将在柿饼、柿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试制柿酒、柿醋等新产品,目前已投入1000万元,年均加工能力在700吨以上,可带动周边连村规模化种植,从源头上解决柿贱伤农的难题。

  “‘甜柿西施’丁红玉的功劳也不小。”村民熊火荣补充说,丁红玉是罗田“网红”,今年6月,她发起“认领爱心树,收获爱心果”助农脱贫活动后,20家企业爱心认购5万公斤甜柿。牵手互联网,錾字石甜柿飞出深山,连续5年登上淘宝“全国丰收季”首页,是湖北唯一入选的水果类产品。

  “甜柿成了农民致富的宝贝。”罗田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以錾字石村为例,去年甜柿收入达500万元,全村530户,1900人,平均每户产甜柿2260公斤,人平甜柿产量就达630公斤,户平收入9430元,人平收入2632元,占人平纯收的75%。

  从地头到舌尖,甜头靠什么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夏庆利,对黄冈农业产业化研究10多年。在他看来,錾字石村的甜柿走俏,关键是有产业思维,第一做出了品牌,第二培育了龙头企业。

  从2011年起,錾字石村先后举办6届甜柿节,全国各地游客来到这里,打甜柿、吃土菜、看演出、赏风景、体验农家风情。“每到甜柿节,錾字石村最热闹,錾字石人最高兴。”村党支部书记熊进民深有感触:“原来甜柿只卖几毛、一块钱一斤,还要送到镇区、县城卖。通过举办甜柿节,甜柿今年卖到了5元一斤,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甜柿要走向全国,必须打造品牌。”这是錾字石村的共识。2008年,錾字石甜柿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錾字石村被全国第21届食品博览会组委会评为“古柿树村”;2014年,錾字石村被全国园艺学会柿分会授予“古柿树群落”。

  打造品牌的背后,錾字石村追求“名副其实”,他们运用“三防一喷、整修树盘、中耕除草”等综合管理技术种甜柿,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耀林帮助下,成功培植出无籽甜柿。

  龙头化企业如何培育?錾字石村的思路是村企共建。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电商+农户+旅游”的模式,发动全村群众入股成立甜柿专业合作社联社,第一轮群众入股股金为500万元,拟建一个小型民宿,解决游客吃住行问题,土地、山林、古甜柿树作为第二批入股,真正做到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让甜柿“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才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选择。錾字石村整合交通、扶贫、水利等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动工兴建连接213省道的旅游公路3.45公里,基础路面扩宽至12米,新修通组公路5.8公里;动工兴建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和1200平方米甜柿文化广场;新建一座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旅游接待中心。

  道路通了,乡村变美了,游客络绎不绝,柿乡商贾云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刘世民  图 视界网 邱亚林 摄)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