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粮王”刘文豹的农场梦
湖北日报  2018-10-22 13:37:29

【不忘初心 将改革进行到底】【时代印记-消息列表】“一代粮王”刘文豹的农场梦

图为:9月中旬,宁夏贺兰山下的黄河岸边,金色的稻谷成熟了。刘文豹(中)和两个儿子在稻田里,察看稻谷成色。

  40年前开始的改革,是从农村发轫的。回望我国农村改革,不能不提及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中国粮王”的刘文豹。

  刘文豹是湖北省南漳县农民,他以豹子般的胆识,敢闯敢试,一次次“吃螃蟹”,成为我国农民探索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领跑者。1989年,他因向国家交售粮超过10万公斤,成为全国售粮模范,是当年向国家交售粮食最多的农户;2008年,他被评为全国“三农十大新闻人物”。

  9月中旬,在“塞外江南”宁夏银川的黄河岸边,刘文豹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采访。虽已72岁高龄,但他壮心不已,声音洪亮,望着眼前成熟的金色稻谷,一代“粮王”心潮澎湃,往事历历在目。

  售粮10万公斤荣获“粮王”美誉

  刘文豹原在襄北国有农场当一名农机手。1982年,他承包当地一个乡镇的“农机代耕”项目,自筹资金买了4台“东方红”牌链轨式拖拉机,成为当地第一个农业机械专业户。“那时我三十七八岁,血气方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推开后,1984年,刘文豹又到原襄阳县古驿镇承包1070亩荒岗地。他用农机深耕,整治成连片地块,实行机械化耕种和收割,因此被人称为农民试水“家庭农场”的先驱。“你如此‘大手笔’,在当时条件下,引起的非议不小吧?”记者问。“非议可大啦!当时就有人对我说,刘文豹你吃了豹子胆!种1000多亩地,是大地主啊!再来一次土改,你不怕斗争你?”“我不怕,我相信中央精神!”刘文豹的无畏,不是出于无知,而是源于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准确理解。他说:“国家实行土地公有制。我承包的这1000多亩土地,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不能买卖,与解放前的地主有本质区别。”“那时种植水平很粗放,垦出来的地,只种了几百亩,产量也不高。”即使这样,1989年,刘文豹向国家交售粮食超过10万公斤,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售粮模范”。那年春节,刘文豹作为湖北省的优秀代表,与全国百名种粮大户一道,被请进中南海同国务院领导一起欢度春节。

  勇当改革“马前卒” 有苦也有甜

  改革,冲撞着几千年来人们的传统观念。身边人只种几亩地、几十亩地,年收入也只几千、上万元,而刘文豹一种1000亩,年收入数万元,怎能让人不眼红?

  之后,承包地被“争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刘文豹。1990年,他看上了襄州区汉江鱼梁洲,这里是荒滩,是村集体资源,不与周边农户责任田搭界。

  鱼梁洲可开发面积约5.4万亩,而刘文豹只承包其中一个村的8500多亩荒地。登上鱼梁洲后,刘文豹逐步退掉了古驿镇的千亩承包地。

  在鱼梁洲,刘文豹开荒拓土,不辞辛劳。他的农业机械派上了用场,在承包地里种粮的同时,还在沙洲上投资兴林2500多亩,栽种成活十几万株防风树,发展果园100多亩。

  那些年,刘文豹一直是湖北最大的种粮户,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过百万公斤。踌躇满志的刘文豹,在圆一个中国农民的农场梦,并收获着“中国粮王”的幸福与快乐。

  承包合同期限20年。到了1998年8月,襄阳市有关部门将鱼梁洲管理权由村里交给新成立的鱼梁洲旅游开发区,并欲终止刘文豹的承包合同。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刘文豹四处申诉,反映情况。时任湖北省有关领导亲自协调,召集湖北省相关部门及襄阳市负责人,要求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保护种粮大户的合法权益。

  承包合同得以继续执行下去。“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定支持,给了我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信心。”刘文豹说。

  黄河滩涂大改造 “塞外江南”写传奇

  此后,刘文豹在鱼梁洲又种了3年地。2000年,为了顾全汉江生态湿地保护的大局,刘文豹与相关方达成协议,退出了汉江鱼梁洲。

  2001年11月,刘文豹携妻带子,开着面包车,风餐露宿,历时两个月,奔波在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五省区,行程3万多公里,最终在宁夏银川黄河边的月牙湖安营扎寨,承包黄河滩涂6000亩。

  刘文豹让大儿子从襄阳两天一夜开来拖拉机,并投下所有积累,抵押农机贷款几百万元,修挡水堤、垫河泥、开沟渠,硬将6000亩滩涂,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水田。

  西北地广人稀,当时土地种不完,没人关注河滩牧场,更没想到可以改成稻田。赶上天时地利,刘文豹承包滩涂之后,黄河连续几年遇枯水,他改造的稻田年年稳产丰产。

  刘文豹示范,别人跟进,黄河滩涂一下子多出了万亩稻田,每年产稻数百万公斤。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刘文豹在塞外续写承包滩涂种粮的传奇故事。

  银川自古出好米。刘文豹种植的稻米,质优味美,年年春节前都销售一空。

  传承种粮情结 “粮王”后继有人

  “没有中央农村改革政策,没有土地大包干,就没有我刘文豹。”回忆往事,刘文豹自称是最幸运的人,对农村改革心存感激。

  至今,“粮王”的粮食情结难以割舍。每每看到一些地方农田被大片占用,看到土地过度施用化肥,刘文豹就忧心忡忡。

  受其影响,刘文豹的大儿子刘斌,大学本科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跟着父亲到宁夏种粮;小儿子刘杰十几岁就来宁夏,跟着刘文豹在地里打拼。如今两个儿子分别39岁、35岁了,也有发小动员兄弟俩回乡包山场,但他们没动心。“粮王”的粮食情结,“遗传”给了两个儿子,一代“粮王”后继有人。

  刘文豹曾回湖北到大冶、汉川走访,与种粮大户侯安杰、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交流,三代“粮王”对话,谈的最多的还是粮食。他们一致认为,要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只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2017年下半年,刘文豹带着两个儿子,先后考察了河南、陕西、内蒙、新疆等地,寻求承包地,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他又萌发了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包地种粮的念头。

  怀着挥之不去的种粮情结,刘文豹还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圆了他的农场梦!(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中朝)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