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力托起贫困群众的全面小康梦——湖北省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综述
湖北日报  2018-10-17 08:54:23

  10月12日,记者在利川市汪营镇井坝村探访香菇产业扶贫基地。53个香菇大棚分列道路两旁,每个大棚都挂着一个“精准扶贫示范户明细卡”。“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帮我家渡过了难关!”贫困户牟春动情地说。前些年,她的公公和大儿子相继患病,家里背了不少债。去年开始,她在基地务工,还认领了一个香菇大棚,委托合作社代管经营,家境改善明显。

  贫困户周光毫自己经营大棚。虽然辛苦了些,但收益更丰厚,“今年一季就产鲜菇4万斤,公司以保护价每斤3.5元回收,我净赚了6万元!”

  汪营镇以香菇产业为支柱,构建一条完整的扶贫攻坚产业链条。投资近1100万元建成香菇大棚400余个,带动贫困户500余户;建成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带动贫困户200余人就业。前不久,利川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夏季香菇基地”称号,向全国推广其香菇扶贫经验。

  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

  汪营镇,是湖北省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取得巨大成果的一个缩影。

  真扶贫、扶真贫,严格落实扶贫责任

  湖北省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显示,湖北省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2015-2017年,湖北省共脱贫315.91万人,出列3048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2.7%降至2017年底的4.8%。其中,2016-2017年脱贫187.8万人、出列2798个村,红安县、神农架林区与远安县已率先摘掉贫困帽。

  2018年是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湖北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促使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截至9月底,湖北省易地搬迁扶贫主体工程完工及搬迁入住合计9.26万户、25.17万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机制全面落实;1-8月新增扶贫小额信贷41.46亿元,9.77万贫困户获贷;湖北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5194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救助供养平均标准达到9265元。“2018年湖北省 104.6万人脱贫、963个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正在稳步推进,预计能够顺利完成。”10月15日召开的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湖北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严格落实扶贫责任。湖北省委、省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成立高规格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湖北省委书记、省长“双挂帅”;建立湖北省领导联系片区制度,40位省级领导分别联系37个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立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修订并颁布新的扶贫条例、促进老区发展条例,推进依法扶贫。连续两年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持续开展《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执法检查,督促工作落实。

  组建湖北省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建立会商机制、约谈机制、问题督查通报机制,明确12个精准脱贫工作专班职责,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层层签订军令状,层层明确减贫任务,层层考核问责问效。对17个市州、97个有扶贫任务的县考核全覆盖。对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严格问责问效,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对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责。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6-2017年,湖北省连续两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在2013-2017年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湖北省连续五年被评为“A”级。

  脱真贫、真脱贫,精准施策断穷根

  脱真贫,真脱贫,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群众参与是基础,合力攻坚是条件。

  加大投入力度。2016-2017年,湖北省财政对37个贫困县(市、区)转移支付总额远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2016-2018年,湖北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9.34亿元,支持精准脱贫攻坚战。建立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组建省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接金融机构政策性专项贷款311.78亿元、地方债券97.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0亿元。

  完善土地政策。湖北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及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时,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湖北省37个贫困县批准建设用地、供应建设用地分别为3.6万亩和8.1万亩。

  群众要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发展产业至关重要。

  特色产业是支柱。湖北省突出资源特色和绿色生态导向,按照“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打造贫困地区区域公用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品牌培育和推介力度。

  ——宣恩县推进茶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打造以伍家台茶旅文融合示范区为代表的一批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点,助推贫困户实现茶叶种植、茶园流转、旅游经营等多元收入,带动周边3300户稳定增收脱贫。

  ——房县通过发展黄酒产业及黄酒小镇建设,稻谷价值每公斤增加近10元,使贫困户有了种植、加工、旅游、务工及入股分红等立体收入保障。

  ——丹江口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40家、专业合作社643家、家庭农场127个、种养大户528家,有效带动增收脱贫。

  截至2018年7月,湖北省37个贫困县已建成优质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865.8万亩,主要是茶叶、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惠及265.9万贫困人口。

  凝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湖北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确保政策落实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享受到一项以上扶贫政策。

  深化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协调17家中直单位定点帮扶湖北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2017年,共投入帮扶资金13.29亿元、引进资金14.83亿元。

  加强区域扶贫协作。推进杭州市8个区与恩施州8个县市开展扶贫协作,2017-2018年累计落实财政帮扶资金2.75亿元。

  组织省内经济强县帮扶37个贫困县,2016-2017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2.3亿元。

  强化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整合省直单位、学校、三级医院、国有大中型企业等334家单位,对口帮扶37个贫困县,形成集团式帮扶格局,2016-2017年共投入帮扶资金10.02亿元。

  抓实“千企帮千村”。组织2983家民营企业签约帮扶3287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9.17亿元。

  引导社会帮扶。2016-2017年,通过“扶贫日”活动募集扶贫公益捐赠资金12.18亿元。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湖北省上下信念坚定:紧扣“准”“实”要求,实施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8年104.6万人脱贫、963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99.2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020年脱贫成效全面巩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内外合力,精准施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定能如期实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黎海滨 通讯员 王爱莲)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