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年后湖北再摘中国曲艺牡丹奖 徐宁:我唱的故事接地气
长江日报  2018-10-09 13:30:24

18年后湖北再摘中国曲艺牡丹奖 徐宁:我唱的故事接地气

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徐宁

  10月7日,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在扬州揭晓,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与武汉说唱团青年演员徐宁师徒携手创作,徐宁表演的湖北大鼓《不吃鱼的猫》,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这是18年后,湖北再获牡丹奖,实现了牡丹奖表演奖零的突破。

  36岁的徐宁初二起就接触湖北大鼓,1998年他考入武汉市艺校声器乐班,每周四跟随张明智学习湖北大鼓。“师父对我的要求很高”,直到2008年他获得武汉艺术人才“江花奖”,才正式拜入张明智门下。从师父那里,徐宁学到“要学戏,先做人”“演员不能选观众选舞台”,只要群众有需求,不论舞台大小,都会去唱。仅2018年9月,他就深入社区、学校、小剧场演出30多场。

  徐宁创作的湖北大鼓作品多从生活中来,接地气、扬正气、树人气,擅长从鲜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此次他的获奖作品 《不吃鱼的猫》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幸福乡郝奶奶为让女儿被提拔为“一把手”,买了条新鲜财鱼,偷偷在鱼嘴里塞了条金项链,送到书记家。书记发现后,坚决退还了金项链,把鱼钱也退给了她。郝奶奶感慨:“真是不吃鱼的猫!”徐宁介绍,这个故事起源于自己几年前偶尔看到的一则社会新闻,一位太婆为送礼把金项链塞进鱼肚子里,让他感觉特别生动。节目的唱词也体现了湖北大鼓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特点,如“婆婆!这芦书记的脾气生得丑,软的硬的都下不了他的喉。”“爹爹!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窝子搭大一点,食下重一点……”节目演出后,不少观众评价“接地气”,感觉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徐宁透露,他的下一个作品《铁树开花》取材于精准扶贫,原型是发生在蔡甸老家的真实故事,作品预计于12月在中国曲协的专题汇演中首演。

  武汉市说唱团团长高青表示,18年后再摘中国曲艺最高奖,犹如对湖北武汉曲艺的生产、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对青年曲艺人才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武汉市说唱团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团队,一些艺术前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目前团里涌现了一批以徐宁为代表的青年艺术人才,希望能以这次得奖为契机,带动他们整体攀升一个台阶。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2000年首届牡丹奖评选中,夏雨田、何祚欢、王绪智、孙仲江以相声、湖北评书等形式获得三项文学奖。刚刚颁发的第十届牡丹奖,收到符合参评资格的报送节目312个,共涵盖87个南北曲种,参评作者57人,参评演员140人。经初评、分赛区比赛、终评,共评出节目奖5个,表演奖6个,新人奖5个,文学奖4个。(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