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人在武汉》把开放的武汉故事讲到吉隆坡
长江日报  2018-09-28 09:41:15

  原标题:长江日报人文摄影家邹岩纪实摄影作品马来西亚展出 《外国人在武汉》把开放的武汉故事讲到吉隆坡

  在黄鹤楼前、东风公司生产车间、武汉大学校园、东湖绿道,随处可见外籍人士严谨工作、快乐生活的身影…… 9月25日晚,“‘一带一路’马中人文教育交流会”在吉隆坡九丘书馆举行,长江日报人文摄影家邹岩《外国人在武汉2007-2017》摄影展同时开展,80余幅反映外籍人士在武汉工作、生活的人文摄影作品,引发马来西亚社会对武汉的广泛关注。

  80幅作品记录外籍人士在汉生活点点滴滴

  此次马中人文教育交流会由长江日报、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马来西亚九丘书馆、马来西亚雪隆宽柔校友会、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校友会(雪隆区)联合主办。交流会上,《外国人在武汉2007-2017》作者、人文摄影家邹岩,与马来西亚摄影家潘毅桓就人文摄影与马中文化交流话题展开了对话。

  人文摄影家邹岩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摄影,是武汉摄影家协会、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英文报《长江周刊》,他历时10年,拍摄了3万余张珍贵的纪实人文影像作品。《外国人在武汉2007-2017》精选了其中80余幅黑白纪实人文摄影作品,这些影像记录了外籍人士在武汉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武汉这座城市近10年逐步走向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在汉各国友人、留学生与武汉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历程。

  邹岩介绍,《外国人在武汉2007-2017》作品多为抓拍所得,画面无裁剪或修饰,真实记录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空下生活的影像,时间越久越弥足珍贵。

  马来西亚摄影家潘毅桓的一组反映柬埔寨平民生活的人文写实摄影作品也参加了此次摄影展。

  马来西亚教育部官员前来观展

  展览期间,来自吉隆坡的华人读者、其他族裔读者、欧美籍人士,甚至远在马来西亚南端的柔佛州华人也乘飞机前来观展。九丘书馆经理冷文波介绍,这些观众包括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华人企业家、华文独立中学师生、华人出版传媒文化界人士和摄影爱好者。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特别委派陈泓缣国会议员和教育部副部长助理萧慧莉前来观展。

  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戴女士看完展览表示,武汉人对于外国人共同生活的包容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体现了武汉的国际化方向,摄影展的文化交流,让马来西亚人更加了解武汉的人文气息,为加强马来西亚与武汉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交往奠定了基石。

  10余幅作品获马来西亚读者义购预定

  展览现场,吉隆坡华人张进泰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一张黄色便签,贴在一幅摄影作品上,便签上还写有“欣赏”两字。这幅作品是邹岩2016年摄于武汉市民大讲堂,呈现的是来武汉创业的英国博士西蒙·霍沃思正在向武汉市民宣讲自己家族6代在中国的创业故事。

  据介绍,这些写有“欣赏”字样并署名的便签,表示相中某件作品并有义购意向。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像这样贴有黄色便签的摄影作品有十余幅。

  来自马来西亚新山客家公会的曾嘉良先生说,从摄影作品可以看到,外国人在武汉得到尊重,能够发挥所长,武汉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说明武汉是一座开放包容敞开胸怀的城市。

  马来西亚最大中文报纸报道摄影展

  此次展览在马来西亚媒体中引起巨大反响。9月20日,邹岩受邀前往马来西亚国家广播电台做节目,向马来西亚听众推介武汉,指出武汉拥有两江交汇大江大湖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科教资源。电台主持人对武汉的汽车城感兴趣,邹岩详细介绍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9月26日,马来西亚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星洲日报》,报道了“‘一带一路’马中人文教育交流会”的举行,其中特别介绍了邹岩摄影展以及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长江周刊》。

  读者取阅《长江日报》《长江周刊》

  交流会以武汉演员王黎的一曲《好日子》热烈开场。放置于嘉宾席的200份《长江日报》和《长江周刊》,被现场取阅。

  从2017年10月份起,《长江周刊》在吉隆坡九丘书馆建立了首个境外发行宣传点,随后又扩展到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周刊宣传点已达10个。

  马来西亚读者巫小玲女士翻看《长江日报》,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张大气的报纸,对武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充满想象的空间,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潜能非常大的城市。

  马来西亚人文教育工作者促成摄影展

  马来西亚人文教育工作者曾国良,促成和推动了此次摄影展在吉隆坡的举办。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当地《南洋商报》连续7年以解答职场困惑的方式发表专栏文章,2018年结集出版《商道·感通管理》。

  2018年6月底,他走进长江日报“市民大讲堂”,与武汉市民分享其管理心得。(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