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党的大事。
8月15日,武汉市民政系统召开年中推进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目前该市正按照兜住“底线民生”、提升“品质民生”、构建“幸福民生”的思路,构建涵盖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多层次民政服务体系。
多措并举救助困难群众 兜住“底线民生”
“新的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帮了我们大忙。”8月13日,记者电话联系到张里(化名)时,他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
张里,25岁,家住汉阳区,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家庭人均月收入1540.3元,按之前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标准(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低于1430元),不能享受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政策。高额的医疗费用,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
2017年9月,武汉市出台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首次在核定低收入困难家庭收入时,将家庭必需刚性支出予以扣减,核定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经核减,张里家庭实际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1093.7元,纳入低收入困难家庭。2017年,张里的医疗费用为116364.5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报销52745.32元,大病保险报销16569.11元,医疗救助19829元,个人负担27221.07元(其中自费9686.20元),负担大大降低。
“多措并举兜底‘底线民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提升。”武汉市民政局局长李国汉介绍,为惠及更多困难群众,今年4月1日起,武汉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715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 580元,综合增幅10.68%,完成了城乡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目标。
“互联网+居家养老” 提升“品质民生”
江岸区后湖街道东方社区,是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嵌入式服务网点的样板老年宜居社区。
8月13日,东方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里,一面约3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几位高龄老人家中的情况一览无余。今年6月,东方社区为20户空巢高龄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摄像头,方便家人和社工远程看护。100多名老人每天在社区幸福食堂就餐,吃一餐饭只需5元至8元。
社工王英点开手机上的远程看护软件,退休工程师战仪范家中实时情况一览无余。王英称,战仪范家中摄像头直接连接社区呼叫应答中心,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通过摄像头紧急呼叫,并有工作人员上门查看。老人子女也可看远程视频便可安心。
武汉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今年武汉将力争武汉“互联网+”三助一护(“助餐、助洁、助医”和“远程照护”)服务养老服务有效应答街道超过20%。今年,武汉市将再建设300个老年宜居社区,34个老年幸福食堂。
基层治理创新 构建“幸福民生”
爱东扯西拉,爱抢话,生起气来口不择言,一群业主议事时争得面红耳赤迟迟没有结果,在很多小区都是共性问题。
2015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凤华在汉阳区鹦鹉街杨泗社区试点,开创议事“鹦鹉法则”,制订要有主持人、一事一议、说话限时限次等议事六大纪律。数十名议事代表,不仅有普通居民,还有居委会、业委会成员、商户等。
第一次开会,商讨的是社区商户电线乱搭等安全隐患问题。“商户不愿整改,物业不愿出钱,业主不满,三方多次争吵未果。”杨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建平称,在主持人引导下,大家按照“鹦鹉法则”议事,最后,物业、业委会、商户和社区共凑了一万元,解决了问题。此后,杨泗社区运用“鹦鹉法则”,解决了危墙拆除重建、楼顶锈烂招牌拆除等多项难题,“鹦鹉法则”也开始在鹦鹉街下属8个社区推广。
水果湖街“班长议事会”、南湖街居民参与社区规划……武汉一系列社区治理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武汉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武汉将启动“社区治理创新助力计划”,投入440万元资助187个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夯实基层治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戴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