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堰二季度项目拉练观察:“龙头”强市“作坊”富民
湖北日报  2018-07-24 11:06:47

  7月17日至19日,十堰市第二季度项目拉练,21个“受检”项目,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龙头,也有技术含量低,但用工量大的扶贫手工作坊。十堰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有特色、有成色,实现了富民与强市的结合,为十堰市集聚起调结构、促转型的澎湃动能。

  产业龙头顶天立地

  两辆车型相同、车况类似的卡车,拉同样重量货物,时速都是50公里,同时踩刹车,使用传统鼓式制动的卡车制动距离为24.8米,而使用周盘式制动的只有9.5米。

  这是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上的一个小测试,节目主角是湖北中尔车轴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海龙。他今年42岁,从2012年开始研发新式制动技术,一干就是6年。“图纸改了又改,做的研发件堆起来像座小山,光是废品就卖了几大卡车。”如今,中尔的制动产品已研发到第三代,填补了我国无自主知识产权制动器的空白,获得2017年中国好技术、湖北省双创团队等荣誉,两次登上央视。“央视节目播出后,每天接到上百个求购电话。”夏海龙说,国内车轴市场年需求量约为300万根,中尔的目标是占据10%的市场份额,以每根车轴9800元计算,就是30亿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

  茅箭区东风康明斯,争取到54万套国六排放处理系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后处理制造企业,总产值达45亿元;竹山县云竹电子产业园,具备年产1200万台套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手机整机、智能穿戴、机器人、人脸识别等,产值超过35亿元;张湾区东风美晨汽车流体系统有限公司,依靠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亩均产值达到4000万元。

  在房县诚玺电子,一块小小的手机玻璃盖板吸引了众多目光。“5G信号穿透性较弱,我们提前布局,研发适用于5G信号的玻璃盖板,为将来占领市场打下基础。”公司董事长温定波说。

  手工作坊铺天盖地

  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国华竹藤编扶贫车间的一角,一根根长长的竹篾片在石辉应手里翻飞起舞,一个筛子悄然成型。石辉应今年68岁,做了32年篾匠,如今是国华扶贫车间的“技术指导”,带了3个老伙计一起干。“买竹子,手工剖开、编制。一天能编2个,120块钱,成本只要五六块钱。”

  在关帝庙村,看不到闲人。房前屋后,妇女、老人都在编织竹器。“村民学会技术,就在自己家里干,产品由我们统一回收。”竹藤编合作社负责人黄国华介绍,一个筛子,从农户手里收购价60元,售出则是80元。

  这家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12月,已在郧西县13个乡镇(场、区)建设扶贫车间63个,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500人次,带动千余贫困户参与,户均增收近2万元。“产品卖到云南、西安和天津,我手里的订单有5000多万元。”黄国华说,扶贫车间要开到100家。

  类似的扶贫小车间、手工小作坊,在秦巴山区“铺天盖地”。

  郧阳区从浙江诸暨引进袜业企业19家,建成17个扶贫车间,带动8000人在家门口就业。竹山县麻家渡镇网络滤波器生产加工扶贫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30余人,其中一半为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万至3万元。在那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听到一个顺口溜:车间建在家门前,学了技术挣了钱;安幼孝老把钱赚,脱贫致富勤来干。

  十堰市政府负责人表示,扶贫车间、作坊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推进乡村振兴,既解决了企业用工荒,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做下去,能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带动乡村走上城镇化、工业化的路子。”

  目前,十堰市已开办扶贫车间235个,带动就业2.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4万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饶扬灿戴文辉实习生李菁晨)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