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湖北消息:6月23日上午,2018年第二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在湖北武汉洪山宾馆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武汉大学等联合主办,由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武钢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主题为“构建面向生态文明的城市智慧水系统”。
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开幕现场 (摄影 张永良)
开幕式上,湖北省科协主席、原副省长郭生练,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昌明院士,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副司长章林伟,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先贵等领导和嘉宾先后致辞。
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嘉宾云集 (摄影 张永良)
武汉市重点办副主任廖明辉在致辞中表示,武汉市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承上启下的枢纽。这座城市“优于水又忧于水”,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不断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水安全、水生态和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为武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武汉3年来完成海绵改造小区、公共建筑146处,学校33所,新增、改造生态停车位超过6000余个,街道、社区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夏军,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副司长章林伟,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武强,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张辰等海绵城市建设第一线的知名学者和规划设计专家先后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和主题演讲。
湖北省科协主席、原副省长郭生练致辞 (摄影 张永良)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致辞 (摄影 张永良)
夏军院士在题为《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再论水系统思维与水系统方法》的主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和相关参数本地化研究,进一步完善海绵建设指南和技术导则,解决不同地域特点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等问题”;在部颁指南指导下,结合本地情况建立一套适用和有本地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他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多尺度、较复杂的水系统问题,要增强对“从小尺度LID、中尺度城市管网给排水系统到外江即流域大尺度水循环联系”的城市水循环及水系统的再认识。
夏军院士作主旨演讲 (摄影 张永良)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副司长章林伟在演讲中表示,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流域,水网密布。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针对城市病这样一些表象的问题,通过海绵化改造来解决问题,老百姓具有获得感,态度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接受到接受。武汉要探索路径,总结出“因地制宜”的方法,为全国其他相似地理地貌的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十二位主旨报告嘉宾,还先后以“精细化设计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关键技术与中国传统智慧”“水环境问题及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等主题作了生动报告,既有前瞻性,也有指导性。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公司董事长武治接受采访 (摄影 张永良)
据介绍,武汉结合民生需求实施的“海绵+”工程成果斐然,在全国走在前列。经过3年的建设,海绵试点项目全部完工,同时还因地制宜建设了园博园、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一批示范工程。武汉市研究构建了法规、管理、技术、建设、融资五大体系,正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华中地区丰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2016年12月,首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在武汉举行之后,作为“政、产、学、研、用”的交流与发展平台,这一论坛已成为城市水系统信息化和智慧海绵城市的专业智库,在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论坛主题演讲精彩进行 (摄影 张永良)
据悉,第二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为期两天,参会规模近500人,共有45个报告在论坛上进行交流。与会学者和专家在城市群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海绵城市建设与科学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广泛的探讨,就智慧海绵城市规划设计、雨洪污管理与水系统综合治理,城市信息化、评估、管理,城市建设技术、产业化、施工运维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文 程华 刘英君曌 通讯员 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