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加工产业亟待加快国产化替代
湖北日报  2018-06-07 14:26:30

  原标题: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和消费国,高端产品却长期依赖进口 铜加工产业亟待加快国产化替代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赵志刚通讯员王剑

  “2017年,我国铜板带、铜箔、铜棒、铜线均是净进口,铜管和覆铜板虽然净出口,但高端覆铜板和外径超过70毫米的精炼铜管仍为净进口。”6月5日,2018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在黄石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章吉林的一番话,引起与会代表的沉思。

  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以“创新引领,提质增效,推动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的232家铜加工企业、2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加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我国铜加工产量1722万吨。“但我国铜加工产业长期处于净进口,国产化替代缓慢,形势严峻。”章吉林说。

  资料显示,我国铜加工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普通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一位与会代表说:“进口产品一方面加工精度高,另一方面技术高,国外企业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国内无法生产。”

  2017年,全国排名前20的铜板带生产企业合计产量108万吨,全国占比39.7%,属低集中竞争;铜棒产量238.8万吨,但仅一家企业年产超过10万吨,也属低集中竞争。产业集中度上不去,企业研发的投入就会减少。“近三年进口量增加,几乎铜板带所有分品种均为净进口。”

  宁波兴业铜业的纪庆说,我国高精度铜板带产业规模达到世界最大,整体装备和部分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工艺技术整体落后,生产效率低,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都制约了铜板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李子健的报告显示,我国铜加工行业的知识产权(专利)达到5180件,数量已超过发达国家,但专利质量不高,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控制。“全国铜板带产能正在适度扩张,新建投资均面向高端,产业集中度正在提高。”章吉林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内,国内铜板带行业会出现一轮新型升级高潮,产业水平逼近世界先进水平,有望出现几个国际先进性企业。“要坚持创新发展,用技术创新助推产品升级、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文良说,推动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有所作为,打破国外高端技术垄断,为“中国芯”和国之重器提供重要基础材料。

  李子健建议,铜加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形成铜加工行业专利池,谋求共同发展;在铜加工热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热点领域专利产出,进行合理布局。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冷大光呼吁,铜加工产业的下游企业,要与中游、上游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推进铜加工产业国产化进程。

  黄石是我国重要的铜产业聚集区,全国四大铜精深加工基地之一。近年来,黄石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推动铜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了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晟祥铜业等上游企业,大江环科等中游企业,下游欣兴电子、沪士电子等众多PCB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2017年,该市铜产业集群销售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13.3%。

  据介绍,黄石计划到2020年,将铜及延伸加工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铜箔、铜基电子材料、优质铜杆、铜合金棒材、特种电线电缆、漆包线等铜延伸加工产品”。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