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转换”激发宜昌千钧之力
湖北日报  2018-06-06 10:28:16

  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张乐克通讯员宜轩

  2018年以来,宜昌工业总量中,非化工产业产值占比已提升到80.2%,新增制造业投资中5000万元以上转型项目占到84.5%,这是宜昌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出现的两个显著结构性变化。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宜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打出理念、动能、结构、效能、机制“五个加速转换”组合拳,为宜昌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赋能。

  换大脑:化工转型打破坚冰

  “绝不为生产总值牺牲生态颜值。”宜昌市委市政府表示,设立10亿元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力搞好员工转岗安置和社保接续工作。“不怕忍痛割疮,不怕压力交织,不怕触动利益,不怕刀刃向内。”长江大保护行动中,宜昌市已有61名干部因生态环保问题被追责问责,在“环保+公安”执法模式下,立案查处462件环境违法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人。“化工产值一度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湖北省化工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宜昌加速理念转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转、搬,已经关停化工企业25家,2018年将继续关停9家,陆续实施8家退出化工行业。2018年以来,该市非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上升到80.2%,化工产值下降到19.8%。

  调结构:狠抓实体经济新增投资

  瞄准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宜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经济布局。宜昌围绕后劲抓项目,2018年前5月先后在猇亭、枝江、宜都、旅游新区、当阳等5个县市区集中开工项目128个,项目总投资1026亿元。广汽乘用车、三宁化工搬迁转型、东阳光原料药、三峡游轮中心等一批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先后启动。

  从投资结构看,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下降,但结构不断优化,实体经济项目投资占比上升。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3.4%、38.7%,较2017年同期分别提高3.8个和29.3个百分点,尤其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到总量84.5%,其中新签约236个、新投产6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转型项目163个,完成投资150.21亿元,居湖北省第一,不断夯实宜昌实体经济底盘,由此带来宜昌产业结构正加速转化,偏重的结构正在调优,科技含量、附加值正在调高。

  新动能:孵化100家隐形冠军

  在加速动能转换上,宜昌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动能。

  战略新兴产业上,宜昌培育了全球最大的金刚石锯片基体生产出口企业黑旋风锯业等5个全球第一,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研发生产企业安琪酵母等4个亚洲第一,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品生产企业人福药业等3个全国第一和一批国内领先骨干企业。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宜昌启动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以深海智能装备、民用航空和航天、汽车制造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全国仿制药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医药产业;以磷硅氟系新材料、石墨烯为重点,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以安琪酵母为重点,加快发展生物产业;以新能源电池、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3年内孵化10家100亿元企业、100家细分行业“隐形冠军”。

  转机制:聚焦痛点、堵点、难点

  “哪里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哪里就是宜昌‘放管服’改革焦点。”宜昌聚焦企业投资环境中暴露的问题,形成5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首创“涉税执法容缺容错”“外国人申请签证免护照留存”等改革举措,特别是“财政出口增信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采信”“一窗通办、一办到底”等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国务院明确的前两批自贸区112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宜昌自贸片区已落实81项、正在推进31项,并形成首批16条自主创新措施。目前,宜昌正聚焦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力争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环境、法治建设等领域寻求更大突破,加快把宜昌自贸片区打造成三峡区域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编辑:苏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