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连迅 摄)
新华网武汉5月17日电(连迅 吴文华 李晓笛)“这些古老的文物架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互相交流的桥梁。”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日前在接受新华网独家专访时表示,湖北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已经多次走出国门接受参观,湖北文物展览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东湖之滨,占地面积123亩,现有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呈一主两翼“品”字形格局,整个建筑群体现了高台建筑、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方勤介绍说,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就近千件。其中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这些珍贵文物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文化繁荣、高度文明的象征。”方勤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距今有两千年的历史,全套编钟共65件,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这套编钟达到钢琴5个8度的性能,基本能够演奏各种乐曲。最为神奇的是它上面有3755个铭文,记载着音乐学知识。“曾侯乙编钟曾多次赴国外展出,深受外国友人喜爱,他们说这些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不止于此,曾侯乙编钟本身也体现了我国的国际交往史。”方勤说,和曾侯乙编钟一起相伴出土的还有许多料珠,据考证这些料珠原产地应该是地中海沿岸的中亚、西亚或北非各地。“这表明在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我们可能已经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有了友好交流。”
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在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四大名贵宝石。据考证这些宝石产地均来自东南亚,经整理文物及解读墓志可以确认为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的珠宝。而在梁庄王墓出土的一枚金锭,上面清晰铭刻着“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文字。“这些可以说明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带给世界的是一种文明的、友好的贸易与交流。”
昔日的友好交往在今天继续。湖北省博物馆自1953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国际交流传统,和日本、美国、欧洲多国等经常有文物互换展览。近些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每年都举办有多场国外文物展览,参观市民越来越多。中国的文物也经常走出国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友人欢迎。
方勤介绍说,2014年,湖北省博物馆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展出了馆藏的116件(组)精品,包括鹿角立鹤、编磬、建鼓座等国家一级文物,吸引不少俄罗斯市民从远东西伯利亚乘火车前来参观。一些市民参观完展品后还不断询问工作人员有关问题,惊叹于中国文物的精美。2016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意大利有展览了包括在梁庄王墓地出土的大批文物。因为参观人数众多,展出日期不得不一再延长。
“艺术是相通的。一场文物展出一下就拉近了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方勤说,湖北省博物馆还将继续向国内外管理先进的博物馆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办馆理念。“让我们的文物更多地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文明智慧,讲好中国源远流长的对外友好交流故事。”(完)
图为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编钟(新华网连迅 摄)
图为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越王勾践剑(新华网连迅 摄)
图为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新华网连迅 摄)
图为市民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新华网连迅 摄)
图为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编钟演出(新华网连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