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家乡实现自我价值 回乡能人投资6000万建徽派庄园
李治龙在徽派庄园里查看雪后的树苗
长江日报讯(记者林敏 通讯员王恒 刘龙腾)在自己家乡打造一个理想中的诗意栖居,同时为村里的乡亲们提供一个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今年45岁的李治龙,在外打拼多年后,决定回乡建设自己的村湾,打造一个诗意田园的庄园。
李治龙是江夏区乌龙泉街新农村村党支部书记,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从事矿产生意。经过十多年打拼,积累起不俗的身家。然而这时的李治龙总觉得缺点什么。
“越是在外闯荡,越发感受乡情的牵绊。”日前,李治龙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多年在外做生意后,特别想回乡发展。“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为乡亲做点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于是2006年,李治龙回乡考上了大学生村官,任新农村村副主任。同时他带着自己积累多年的财富开始创业。
日前,记者在李治龙创业的茂康嘉园里看见,各种形态的太湖石及假山、凉亭、小桥、长廊在古朴的山水园林间融为一体。一栋栋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素朴雅致。李治龙介绍,自己特别喜欢园林艺术,为打造一个能够融合东方园林艺术的庄园,他跑遍了全国学习众多园林之长,很多景致都是自己亲手设计。
“我为了学习优秀园林艺术,带上妻子一起看遍了国内园林。”李治龙说,自己和妻子背着相机,哪里好看就拍下来,看不明白的就问行家,等回来了就自己画图设计。
他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庄园,并出资让村里的建筑队到大冶市学习建造仿古建筑。学成后回来建的第一个房子李治龙就不满意,反复修改重建,光一个房子就盖了三四遍,直到他满意为止。
回乡这些年,李治龙不仅自己创业,也带动了村里人一起致富,让乡亲们能在家门口就业,工钱比市场价还高,收入大大提高。
除了已流转的400亩土地外,近日李治龙又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准备建蔬菜基地和苗木基地,目前已种植了4000多株桂花树和800多株香樟树。未来,市民下乡来游玩,不仅可以在庄园里游园赏景,还能在蔬菜基地和果园采摘,而30余间农村住宅改造的徽派民宿更吸引市民留下。
作为能人回乡的代表,李治龙不断鼓励本土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带动农村产业升级。李治龙联合龙壹茶场、新农村茶场等企业,逐步形成了“企业+农庄+农户”的产业模式,塑造了新农村的茶业品牌。目前,江夏区乌龙泉街新农村村已有5位能人老板返乡从事茶业和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村里14户贫困户脱贫。
“现在我们村家家都盖了新楼房,农民家里买小轿车,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李治龙感慨,“扎根在农村,做一番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乡亲们的事业,这条路我还会继续走下去。”
链接
江夏“三乡工程”吸纳
社会资本投资逾50亿元
2017年以来,江夏区全域推进“三乡工程”,突出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城乡互动,推进市民下乡盘活农民闲置资产,积极引导能人回乡撬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企业兴乡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增长。
截至2017年底,江夏全区已经签订合同租赁农村空闲农房1293套,年租金2883万元。形成了五里界小朱湾“教授村”、金水武当“养老村”、安山青春“创业休闲村”等一批“市民下乡”专业村、特色村。吸引639位能人回乡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创业,年可实现产值3.42亿元。吸纳社会资本兴办农业企业184家,年创产值超过150亿元。
江夏全区“三乡工程”累计吸纳社会资本投资逾50亿元,带动农户5.9万户,其中带动贫困人口7500余人。通过实施“三乡工程”,江夏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19000元,增幅9%以上,其中贫困人口增幅可达到11%以上,“三乡工程”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40%以上。
2018年,江夏区将全面推进田园综合体园区及环鲁湖圈“三乡工程”项目,结合产业对其中20余个村湾重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结合扶贫工作,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三乡工程”项目。(记者林敏 通讯员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