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
2022-05-11 10:22:1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一年落户四个整车项目 推动产业链补强延伸 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

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_fororder_01

吉利路特斯武汉智造基地已“整装待发”,预计今年四季度正式投产。(通讯员 李岿 摄)

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_fororder_02

图第二款战略车型梦想家量产下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4月28日,在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4.0数字工厂,岚图汽车第二款战略车型——岚图梦想家正式量产,这是国内首款电动豪华旗舰MPV,拥有17项MPV首搭技术、21项同级领先技术。自4月7日开启预售,已收到超4000个订单。

  与此同时,位于武汉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的路特斯智造基地,全线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今年第四季度,路特斯旗下首款纯电Hyper SUV——路特斯 Eletre就将在此量产,填补国内超豪华品牌汽车空白。

  岚图汽车、路特斯,只是车谷“下一代”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潮流,武汉经开区“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变换赛道”,重点引进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和“新实力”发展壮大。

  “自2021年4月份以来,车谷已落户4个新能源整车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经开区已集聚9家整车企业,均能生产新能源汽车。未来两到三年,全区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超过100万辆,整车品牌大踏步迈向中高端,成为中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4个新落户的整车项目 达产后新增7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2021年,武汉经开区“招大引强”,接连落地4个超50亿元、甚至达百亿元的新能源整车签约项目。

  “4个新落户的整车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7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带动整车品牌迈向中高端。”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岚图汽车是东风公司倾力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自2021年5月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这家“造车新实力”就开启“加速跑”。首款量产车型岚图FREE,仅用205天就完成从品牌发布到10000辆下线的跨越,被业界誉为“岚图速度”。第二款车型岚图梦想家已于5月7日正式上市。目前,岚图汽车正在产能爬坡,工厂年产能15万辆,可生产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

  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是继岚图汽车后东风公司打造的又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该项目今年1月18日正式开工,目前已进入厂房施工阶段,将建设先进智造中心、越野基地、总部办公及商业展示中心等,计划2023年一期正式投产,最终具备1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作为本田集团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工厂,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项目今年1月落户车谷,规划年产25.6万辆新能源汽车,初期产能12万辆,预计2024年投产、2027年达产。

  2021年4月8日,“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与武汉经开区签约,在车谷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这是小鹏汽车全国第3个产业基地,项目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10万辆,峰值产能可达15万至20万辆,并研发智能网联、AI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汽车领域的技术。

  “四个新落户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都跑出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或投产的‘车谷速度’。”武汉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说,它们的建设和投产,将让武汉经开区建设万亿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如虎添翼”。

  路特斯、东风云峰“整装待发” 两大百亿项目今年底投入量产

  除上述4个新落户的整车项目外,今年,车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还将添上浓墨重彩一笔——此前已经签约落户的路特斯武汉智造项目和东风云峰整车工厂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投入量产。

  5月8日,路特斯智造基地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这是全球首家采用全工序3D数字孪生技术的工厂,主要生产纯电动汽车。首款车型是路特斯高端纯电Hyper SUV——路特斯Eletre。

  “从项目建设角度来说,我们已经‘整装待发’了。”路特斯科技公共事务高级总监马昇介绍,目前在汉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预计今年7月第一台试制车辆下线,第四季度正式投产。据介绍,路特斯武汉智能工厂规划年产能超过15万辆,将成为湖北汽车产业集群里的一支头部力量。

  此外,位于军山新城的东风云峰,正处于量产“前夜”。作为东风公司全新一代绿色环保智慧工厂,东风云峰具备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多种新能源车型柔性混合生产能力,将生产搭载日产先进“三电”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的车型,达产后年产能将达30万辆。

  据悉,目前,东风云峰第一辆试装车已成功下线,今明两年将投产三款东风日产车型,包括东风日产新能源明星车型Ariya。

  混动、纯电、氢能都有 车谷可造“最全谱系”新能源汽车

  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整车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的车型、产品阵容正不断丰富,“既有混合动力汽车,还有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生产全国‘最全谱系’的新能源汽车。”武汉经开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岚图汽车成立不到2年内,便推出了两款高端新能源车型——定位“性能级智能电动SUV”的岚图FREE、定位“电动豪华旗舰MPV”的岚图梦想家。今年年底,还将发布第三款量产车——智能新能源轿车。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表示,未来将每年至少向市场投放一款新车,不断扩展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的产品阵容。

  同为“东风系”的东风乘用车、神龙汽车、东风本田,新能源车型也正加快投放——

  东风乘用车风神E70车型,正在努力成为新能源营运车辆中国“第一车”。

  神龙汽车已发布“东风富康”新能源汽车品牌和ES500、ES600等新能源车型,今年还将陆续投放多款纯电产品及插电混合动力产品。

  东风本田在前期CRV混动汽车、MNV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26日正式上市了基于全新平台的纯电动车型e:NS1。未来5年,东风本田还将至少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

  除混动、纯电动汽车外,在氢能源车领域,东风乘用车、武汉开沃汽车有限公司等车谷企业具备氢能汽车生产能力。其中,东风公司的氢能SUV车型已获得工信部车辆产品公告,武汉开沃的氢能源公交车已交付使用。

  数据显示,目前,武汉经开区已聚集9家整车企业,13座整车工厂,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21年,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5万辆,同比增长496%;完成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556%,产量、产值均创新高。今年1至4月,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近3万辆,为2021年全年产量的近一半。

  “中国‘造车新势力’‘造车新实力’的陆续到来,将大大提升武汉汽车产业的能级。”湖北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丽君认为,以武汉经开区为引领,在“下一代汽车”赛道上,武汉将成为国内品类最多元、品牌最丰富的城市。

  一批百亿级配套企业落户 形成新能源汽车自主可控“三电”供应链

  4月27日,2022年二季度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广东福迪追随小鹏汽车而来,投资5亿元在车谷建设武汉基地。“武汉基地项目不仅将为小鹏汽车武汉工厂进行配套,还要辐射长沙、郑州等地,是公司开拓华中市场的重要前进基地。”广东福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岩说。

  随着小鹏汽车、路特斯等一批百亿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与之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也随之而来,推动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是支撑该产业的关键所在。在武汉经开区,中创新航、羿动新能源等投资超百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正加紧建设。其中,中创新航武汉基地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冲刺年内首线投产。该项目规划产能20GWh,产品将主要配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

  芯片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不能“缺芯少魂”。2017年,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武汉经开区,4年间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产品的芯片矩阵,第四代高性能车规级芯片性能比现有车载芯片提升13倍,已经进入商业化进程。与安谋中国合资的芯擎科技,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算力堪比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此外,在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功率半导体IGBT领域,东风公司旗下智新半导体生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产品,成功搭载于风神、岚图等东风自主品牌车,实现“三电”供应链关键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

  据了解,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近年来,武汉经开区相继签约落户国电投(武汉绿动)、AP氢能等项目,落地东软睿驰南方基地、智新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引进亿咖通二期、采埃孚武汉工厂升级、嘉晨生产线、翼宇新能源、弗赛特氢能等项目,同时,积极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落地东风悦享、吉利商用车销售中心、东风新能源销售总部、达安检测等一批项目。从核心零部件、整车制造,到汽车后市场,一条贯穿南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中国车谷加速崛起,为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凝聚新力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李金友 孙亚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