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孝感全域推行“五证同发”
2022-02-18 11:10:2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阅读提要

  今年以来,“五证同发”在孝感全域推广。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孝感已有71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312亿元,总占地面积5660亩。

  流程长、程序多、花费高——办证曾让企业苦不堪言

  得知孝感出台“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新政策,许多企业第一反应是将信将疑:“真的吗?能否兑现?”

  可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装备制造生产商,近年来,在各地投资多个项目。

  谈起以往的办证经历,副总经理宋法勇颇有感触:“办证本身不难办,难在流程太长、程序太多。”

  一般情况下,项目取得《不动产权证》后,还得依次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才能开工。一环扣一环,某一个环节遇到问题,就会延迟项目开工时间。

  宋法勇粗略计算了一下,最终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至少需要跑3个单位6个部门,申请材料不少于30份,办结时限少则两月,多则半年。“有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根本找不着北。”

  耗时长、程序多、花费高,是企业的共同感受。

  2021年,孝感试点“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审批服务模式,宋法勇试着提交申请,并按要求准备相关资料。20天后,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给可功公司送来“五证”。“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五证’含金量满满,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投入项目建设和生产。”

  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打破有形无形的围墙

  “五证同发”是个新鲜事物,受法律法规的约束,更受制于体制机制的运行。

  探索之初,孝感市组织住建、自然规划、司法等部门对可行性进行集中研讨。

  一次次修改方案,一遍遍论证流程,历时一个多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

  “在合规的前提下,倒逼流程再造。”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兴民介绍。

  以往,企业拿地后才开始办理审批,如今,在土地出让公告、挂牌和成交公示期40天内,各部门就提前介入,采取超前受理、部门联动、并联办理的机制,开展审查、审核、调查等工作。

  “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陈兴民介绍,各部门之间打破有形无形的“围墙”,一个项目对应一个服务专班,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帮企业和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

  湖北天山农夫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加工企业,2021年11月落户孝感市临空区。负责人王伟拿到土地出让合同后,只需按照清单准备资料,审批事项则由部门跑腿。“相当于当了一回甩手掌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为了提升效率,孝感不断优化“五证同发”的流程,探索实施工程规划许可“豁免制”、施工图审查“豁免制”、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项目高效落地。

  “低风险建设工程施工图免于审查,由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作出质量安全承诺;一般性工程实行承诺制办理施工许可。”陈兴民解释。

  倒逼思想和作风转变——干部追着项目跑

  1月31日,除夕,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侯军舟仍在办公室加班,家中已经多次来电,催他回家吃团圆饭。

  “孝南44个重大项目将在正月初八集中开工,年前得加紧办理。”2021年以来,侯军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改革全面推行,倒逼孝感干部转思想、转作风。

  年前,侯军舟和服务专班跑遍44家企业,主动对接,全程带办、帮办、指导办。侯军舟说,“企业提供资料的速度有多快,我们审批就有多快。”

  超前钢构有限公司自落户孝感高新区后,一直被“赶”着往前走,正月初八成为首批拿到“五证”的企业之一。董事长左威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以往是“企业围着部门转”,现在是“干部追着项目跑”,想慢都慢不下来。

  帮助企业少跑路的同时,还为企业减负。以评估为例,一个项目需要请中介机构对环保、防洪、地震等10项指标进行评估,耗时不说,评估费少则3万元,多则10万元。“五证同发”改革推行以来,孝感市拿出财政资金,集中对项目用地进行评估,实现共享共用,每亩地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8000元左右。

  陈兴民坦言,以往的审批流程和机制,容易出现“吃拿卡要”,滋生腐败。如今,集中的办理、透明的流程,净化了营商环境。

  审批“加速度”助力项目建设,增强了企业投资孝感、深耕孝感的信心。

  2021年底以来,一批重大项目纷纷在孝感签约落户,包括投资45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锂电池、投资173亿元的湖北祉星纸业、投资210亿元的大悟抽水蓄能、投资88亿元的汉川电厂四期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乔卫华 李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