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武汉博士后齐聚光谷智创未来:首场“相亲会”瞄准大健康和生物技术
2021-09-18 20:48:5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博聚武汉,智创未来。9月17日,武汉市2021博士后人才交流洽谈会拉开帷幕。首场活动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专场,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毕业的上百名优秀博士、博士后与全市近20家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员齐聚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现场互动交流反响热烈。武汉千方百计引才留才,以“硬核”实力吸引高层次人才留汉初见成效,引才“磁场”越来越强。

武汉博士后齐聚光谷智创未来:首场“相亲会”瞄准大健康和生物技术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918152145

上百名优秀博士、博士后与武汉近20家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员齐聚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摄影 洪飞

  英雄武汉揽人气:高层次人才留汉冲刺“全年精彩”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对于英雄城市来说,这一长串熟悉的名单尤为深刻。在以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为主题的首场专场活动上,这些闪亮的单位推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时再次成为全场焦点。

  “经过疫情的洗礼,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愈发坚韧顽强。”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志军介绍,“武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层次人才留汉还能享受‘高规格’待遇。我们以不凡的精神吸引人,以独特的优势留住人,一定能乘势而上实现全年精彩。”

  活动现场人气十足,一批在汉博士生与企业互抛橄榄枝。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代表纷纷上台推介,得到在汉博士生们的密切关注。在自由沟通环节,现场你来我往,交流热烈。

  “此次招聘,会比较看重SCI论文影响因子吗?”面对28岁博士毕业生李颖的提问,武汉儿童医院科研办人员索庆丽随即回答:“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我们会有多维度考核,不会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据了解,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逐步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部分甚至不需要笔试,以自主专项的面试来进行,以达到高层次人才招揽目的。

  金九银十盼人才:近20家博士后工作站现场“秀肌肉”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活动现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领域博士后工作站的负责人们纷纷站到台前,介绍各自的优势特点,希望招揽更多有潜力的博士后人才。

  “今年我们准备招收5名博士后,进一步扩充研发队伍,增加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远大医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近年来发展持续向好,在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23位,拥有非常广阔的科研平台。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重视科研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武汉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屡创新高。截至目前,全市现有1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技术升级的重要力量。

  以大健康产业为例,武汉市打造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的进程不断提速,一批研发实力强、技术储备足的企业成为推动武汉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企业发展和博士后个人成长而言,是双赢的选择。”健民药业儿童药物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只有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竞争力,进入一家科研环境好的企业,对博士后而言,也将有极大收获。

  安居乐业留人心:全套政策“大礼包”打造最优科研环境

  为支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武汉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出台《武汉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发放建站资助、项目启动经费、博士后津贴、安家补助等,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成为吸引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进站的一大“筹码”。

  “我们为进站博士后准备了非常丰富的‘政策大礼包’。”活动现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曾向阳介绍,在省市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汉博士后们不会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更不用担心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据介绍,武汉的在站博士后可以申请每月生活津贴及科研启动经费。一旦入选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计划,每人每年还能获得相关资金支持。在市区各类人才项目评选中,在站博士后也将会优先考虑。此外,在高层次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方面,都享有专门的政策支持。

  “之所以选择留校攻读博士后,一方面是对学校和武汉有感情,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省、市对博士后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博士后唐露说,目前已进站一年多,凭借突出的科研实力,已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等多个重要项目支持。(文 洪飞 罗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