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1-07-13 10:21:3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勘察设计全国三分之一高铁,铁四院见证中国奇迹——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_fororder_2

  由铁四院设计的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铁四院 供图)

  阅读提要

  从“一票难求”到“指尖购票”,从人挤人的绿皮车到有空调、沙发的“和谐号”“复兴号”,从动辄几天几夜到半日达、小时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蝶变。

  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在鄂央企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勘察设计了其中的1.3万余公里,是这一中国奇迹的亲历者、见证者、创造者。

  时速160公里,中国铁路“跑”起来

  走进铁四院荣誉馆,一幅幅老照片展现了中国铁路发展变化的历史。

  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50岁的周天杰每当回忆上大学时坐火车的经历,就会自嘲:“像是电影《人在囧途》。”

  “购票难,乘车难,乘车环境也差。”周天杰回忆,那时,一到节假日就买不到票,有时需要彻夜排队;就算买到票,也很难进站;勉强进了站,还要翻车窗爬进去;进去了,基本上没有立足之地……

  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坐火车出行的生动写照。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被问及乘坐新干线的感受,一语双关地回答:“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听闻邓小平的感叹后,铁四院工程师们心中的高铁梦被点燃,从此熊熊不熄。他们苦心钻研,不断攻关,做出了一系列对未来铁路及中国高铁影响深远的事情。

  周天杰介绍,1984年,在国内几乎没有高铁研究文献资料的情况下,铁四院组织人员广泛收集国外高速铁路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并编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铁文献专著——《高速铁路》。

  1994年,铁四院设计的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全长147公里、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开跑”,中国铁路运行时速从不到10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

  “当时,广深准高速设计人员人手一本《高速铁路》,这本早期高速铁路研究的资料大全,帮了大忙!”周天杰说。

  广深准高速铁路被原铁道部视为中国铁路客运提速的开山之作,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积累了经验。

  时速350公里,一脚跨入高速时代

  1991年,当国内还在争论“中国该不该建高铁”的时候,铁四院组织勘测队开始京沪高铁首次勘测,揭开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序幕。

  作为我国提出建设的首条高铁,京沪高铁从前期研究到建成通车历时21年,仅论证过程就长达十多年。

  周天杰介绍,此间,铁四院设计团队对京沪高铁组织多次大规模勘察设计,对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方案、引入枢纽方案、轨道系统选择、“四电”和控制系统集成等进行研究,在无砟轨道系统与结构设计、地基沉降特性和沉降计算、特殊桥梁新结构新工艺、土建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科研和创新,并编制出《京沪高铁设计暂行规范》等多本技术规范,为中国高铁起跑“划好了跑道”。

  2004年,国家批复启动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建设项目,由铁四院负责勘测设计。

  武广高铁全长超过1000公里,跨越平原、山区、丘陵等各类地形,复杂程度居世界前列。当时,不少外国专家放话:中国不可能自主建成武广高铁,即便建成了,也会是豆腐渣工程。

  “铁四院的工程师们不信邪,带领40多个专业团队开展了上千个专题研究。”周天杰介绍,项目开工后,铁四院团队大胆试验、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令外国专家刮目相看。

  武汉至乌龙泉段设计了62公里试验段,铺设了7种无砟轨道,通过反复试验,最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型板无砟轨道;首次采用CTCS-3级世界先进列控系统,能满足时速350公里以上、动车间隔3分钟以内的列车运行指挥和控制要求;武汉站、广州南站践行“第三代火车站”理念,形成了以高铁客站为中心、无缝衔接其他交通的综合客运枢纽……技术创新不胜枚举。

  2009年底,武广高铁正式通车。作为中国首条运营时速达350公里的铁路,它搭载人们驶入高铁时代。

  “以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为代表的路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沿线旅客‘一票难求’的运力矛盾,有效提升了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度。”周天杰说。

  里程3.83万公里,“半日生活圈”成现实

  2020年12月,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这条铁路应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成为中国高铁的“智慧名片”。其接触网安装所采用的建造装备系统,正是由铁四院创新研发。

  近年来,铁四院的精密测量与三维选线技术、无砟轨道技术、桥梁技术、地质路基技术、隧道技术、大型客站技术、接触网技术、通信信号技术、动车维修技术等高铁创新应用成果显著。该院不仅成为我国高铁标准规范的主要编订者,还是世界上设计高速铁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经验最丰富的设计企业。

  科技创新“硬气”,让中国高铁建设更有“底气”。

  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世界上首条开通运营超千公里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世界上第一条大面积湿陷性黄土高速铁路——郑西高铁;中国首条时速300公里山区高铁——合福高铁……

  截至目前,铁四院设计建成京沪、武广、郑西、广深港、东南沿海、郑徐、杭黄、商合杭等50多条高速铁路共计1.3万余公里,超过全国投入运营高铁(3.83万公里)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铁四院也在努力“走出去”。2016年,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吉铁路通车。这条铁路便是由铁四院参与设计,而且全部采用中国的技术标准,主要设备和大宗物资均从中国采购。

  高铁技术的进步,老百姓是最终受益人。

  如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借高铁之便形成了“半日生活圈”和“8小时经济圈”,老百姓出行越来越便捷。

  高铁网与互联网“双网融合”,网上订票、移动支付、动车WIFI、自主订餐、刷脸进站、电子客票等便民应用推出,极大增强了旅客的获得感,旅客彻夜排队购票的情景早已成为历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刘新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