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中国车谷:让“聪明车”开上“智慧路”
2021-05-31 11:25:0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李玥

  原标题:担纲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国家试点 中国车谷:让“聪明车”开上“智慧路”

中国车谷:让“聪明车”开上“智慧路”_fororder_01

龙灵山景区内,19辆自动驾驶汽车已投入运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住建部、工信部近日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

  据悉,此次试点工作,共吸引全国37个城市申报。武汉以武汉经开区为主要载体,成功入围。未来,这里将开展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网络设施建设、车城融合服务平台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应用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等多项工作,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作为我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武汉经开区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应用示范,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从两年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授牌,并颁发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到成为工信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住建部“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与机制建设试点”,再到如今“担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重任,中国车谷正一步一个脚印,引领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基础设施”加速跑   1300亩封闭测试场年底建成

  智慧基础设施,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底座”。

  据了解,在我国,智能汽车采用的是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仅要有“聪明的车”,还要建“智慧的路”。为此,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在大力发展下一代汽车的同时,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的路”服务“聪明的车”。

  2019年9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在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正式挂牌。经过两年建设,已开放测试道路125公里,其中106公里完成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车路通讯系统等智慧基础设施,是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具备高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

  “这是国内首个独立组网的商用5G通讯网区域,并采用先进的车路协同系统,为示范区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提供支撑和技术验证平台。”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丰伟介绍,自挂牌以来,示范区已吸引东风公司、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文远知行、行深智能等数十家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前来接受“大路考”,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快速更新迭代。

  眼下,武汉示范区正加速扩容,推动开放测试路段在经开区全域覆盖,打造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测试及运营示范区。

  作为智慧基础设施的另一重要组成,总投资4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1312亩的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也正加快建设。在武汉经开区东荆河河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工地上桩基林立,机器轰鸣,数千工人全力以赴,确保测试场年底投入运营。

  “该测试场采用全球最领先技术,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测试和产品研发的大型专业封闭测试场。”王丰伟介绍,测试场将建设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柔性测试广场、极限性能测试、极端环境测试等10大功能区,以及整车仿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驾驶模拟实验室、智能网联云控平台等一流设施,满足多品类车型开发、测试需求。

  “比如极端环境测试区内,会模拟下雨、刮风、雷电、冰雪等不同天气,以测试车辆的反应和性能。在极限性能测试区,还将建设一条4.3公里的国际二级赛道,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满足国际F2赛事的比赛需求。”

  让“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武汉经开区还加快打造人、车、路、物、云互联互通的数字城市智能底座。目前,已建成16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城市三维空间模型,安装1800个路侧智能设备,并搭建了“开放、包容、共享”的车城网平台。透过车城网电子大屏,经开区内公交车、出租车、电动单车实时运行状态,甚至马路上井盖是否松动,也清晰可见。

  据悉,此次试点工作开展后,武汉经开区将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加快布局5G网络、高精度定位系统、物联网感知设施,尽快建成城市通信网、定位网、车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全域物联感知网等新型网络设施,构建“车城网”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应用落地”加速跑     打造国内最丰富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手机预约、停靠点上车、扫码免费乘坐;车辆启动后,方向盘、刹车、油门等全部自动操作,遇到红绿灯自动停行,遇到前方有车或行人,还能自动减速避让……在武汉经开区,一辆辆带着“帽子”的东风风神E70纯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这是东风公司牵头打造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它搭载着国内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于今年2月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上路”,市民只需通过手机APP预约,就能免费试乘。

  目前,东风公司已在武汉经开区上线53辆Robotaxi,设置目的地22个,线路总长200多公里。截至5月底,车辆安全运行48万公里,接待乘客超过5000人次。明年还将增加投放至200辆,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自动驾驶汽车示范区域从武汉经开区拓展至武汉主城区,并开通至主要交通节点的运营线路,让自动驾驶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东风Robotaxi的快速发展,只是中国车谷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的加快建设,目前,武汉经开区已落地一系列规模化、可持续运营的智慧应用,自动驾驶场景已覆盖公交、环卫、景区接驳、无人配送、代客泊车等多个场景,成为全国拥有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最多的城市。

  龙灵山景区已建成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公交接驳、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智能停车、清洁环卫等7大类型的19辆自动驾驶汽车投入运营。在江汉大学,13辆无人驾驶售货车、物流配送车进驻校园,为师生提供无人售卖、物流配送服务。

  依托车联网等技术,武汉经开区已有236台智能公交、5辆ADAS公交投入运营,首条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公交线路即将开通。今年,还将为1万台社会车辆加装车路通讯智能装置。

  根据试点工作方案,下一步,武汉经开区还将加快拓展智能网联出租车、公交车、接驳车、物流车、环卫车等应用,持续增加智能网联汽车及车城融合应用场景,逐步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商用量产。同时,建立全域智能公交运营系统,对其余24路公交线路200多台车辆进行智能改造,以实现智能网联车规模化运营,提高公交准点率和安全性。

  “产业集聚”加速跑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现雏形

  今年4月,国内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小鹏汽车,正式落户武汉经开区,拟投资百亿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研发中心,用于制造下一代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AI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研发。

  这是继神龙、东风、吉利之后,又一国内大型车企落户中国车谷。至此,武汉经开区集聚了除美系以外的日系、法系及自主等三大车系,“十四五”期间,汽车整厂有望突破10个,蓄势提力推进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与小鹏汽车一街之隔,武汉吉利路特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计划明年10月正式开始小批量生产,首款车型将是路特斯高端新能源车。

  作为扎根车谷的龙头车企,东风公司也正持续发力新能源、智能驾驶两大领域。去年东风宣布,4年内将在武汉投资400亿元,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共享出行等新业务。目前,投资超百亿元的岚图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及销售总部项目已正式开工,首款智能电动SUV将于今年三季度上市交付用户。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东风云峰,首台试制车已下线,计划今明两年投放三款日产战略车型,搭载先进的三电系统技术、领先的车联网技术、先进的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技术等最新的日产技术。

  以整车企业为龙头引领,一批上下游创新型企业正加快进驻中国车谷,一个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

  以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为例,这个由武汉经开区与东风公司共同出资6亿元打造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平台,已吸引AutoX、元戎启行、驭势科技、文远知行等11家科技公司落户武汉,涵盖人工智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联网、高精度地图等多个关键领域。

  吉利路特斯的落户,则带来了亿咖通、芯擎科技等一批产业链企业。其中,亿咖通落户4年产值增长14倍,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其研发的第一、二代汽车芯片已大批量生产,累计用户量达250多万;第三代汽车芯片年中即可实现商业化、批量装车。

  据悉,以此次试点为契机,武汉经开区将加快车联网、车载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产业培育,力争到2025年,累计引进2—3家新能源整车企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总产值超1000亿元,建设成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全面推动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吕作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