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襄阳:引领打造湖北坚强“北翼”
2021-04-06 10:21:3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李玥

  推动重点产业五年倍增,经济总量向万亿级迈进,把襄阳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后,襄阳各级党员干部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以担当精神聚力发展,提升襄阳城市能级,引领“襄十随神”北部列阵打造湖北区域发展布局中的坚强“北翼”。

  产业转型“快”起来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为全省发展作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襄阳市发改委主任付劲松表示,襄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重点打造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新城,依托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建成3个区域性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达15万台,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集聚区。未来襄阳还将依托清华同方、北京易华录等企业,打造“数据湖+城市大脑+智慧应用”的数字城市完整体系。另一方面,发挥现有优势,目前襄阳已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未来将以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克万说,襄阳将大力实施“创在襄阳计划”,加大创业项目库推广使用力度,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返乡创业基地的孕育、帮扶作用,用足用活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和引导全市有创业需求群体大胆创业、放心创业。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产业园提升计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力争每年服务企业2000家以上,输送各类技术人才20万人次。

  好的营商环境会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郭方芳说,今后,襄阳将继续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让企业注册注销速度更快;探索市场监管社会共治,减少不良信用总体存量,把“黑名单”企业压减到企业总数的1%以内;发挥自贸区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优势,探索“智能审批”新样板。

  城市功能“强”起来

  “襄阳要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一定要让中心城市的功能‘强起来’。”襄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汪厚安介绍,“十四五”期间,襄阳将全面拓展城市设施服务功能,推进中心城市所需要的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商业服务中心进一步配套完善,补齐高端商旅酒店、一线品牌卖场、特色步行街等短板。未来五年还将基本完成棚改和旧改,重塑古城历史风貌,推进生态系统修复,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功能的‘硬实力’,那么不断创新的制度,则为城市的发展释放改革红利。”襄阳市委政研室主任李明山说,2017年4月襄阳自贸片区正式挂牌,4年来已累计总结形成改革创新经验案例300余项,其中8项在国家层面推广,36项在省级层面推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公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襄阳总体指数在全国43个片区排名第18位,居内陆地级市自贸片区首位。未来自贸区将进一步探索各项体制机制改革措施,把自贸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同时作为“襄十随神”城市群中唯一一个自贸区,襄阳自贸片区将促进城市群中各类平台优势互补、通道共用、功能叠加,引领汉江流域开放发展。

  协同发展“活”起来

  “作为‘襄十随神’城市群的龙头,襄阳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担当,体现带头作用。”襄阳市经信局局长段细柱说,去年11月襄阳举办了第六届汉江(襄阳)流域农博会,汉江流域15个地市48个县(市)区政府均组团前来,嘉宾及观展人数超过往年。未来襄阳将会进一步做好产业协同文章,如汽车产业建立武襄十随汽车产业会商机制、规划建设大型汽车原材料物流园、加强产业链闭环建设等,共同打造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依托鄂西一线串珠的旅游生态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生态旅游品牌等,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未来五年,襄阳将投资1413亿元,构建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水波说。铁路方面,将加快建成郑万高铁襄阳南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全力谋划建设合襄高铁;公路方面,加快建成绕城南、枣潜北、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打通襄阳至西南和华东地区的快速通道;水运方面,加快汉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建成雅口、新集枢纽,贯通汉江千吨级航道;航空方面,完成襄阳机场T2航站楼国际区改造,积极推进3200米跑道建设,力争202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50万人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江伟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