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中部最大地质资料库4万多箱石头见证62年油气生产历程
2021-03-01 15:24:3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探访中部最大实物地质资料库 4万多箱石头见证62年油气生产历程

  在潜江广华大道一处不起眼的巷子里,有一座神秘的库房——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实物地质资料库,是中部最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

  这里存放着1958年以来,油田勘探开发取得的地质实物,这是勘探开发人员研究了解地下矿产情况时,最直观、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箱箱石头,而在专业人员眼中,它们是一座宝库。62年来,江汉油田累计开发油气当量(将天然气产量按热值折算为原油产量)9747万吨,2020年,油田年油气开发当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57万吨,同比增长4.37%。油田老区连年稳产,在涪陵建成国家首个百亿方页岩气产能示范区的背后,都有这些石头的功劳。

  身价十几亿的石头住全自动库房

  2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资料库1号库房,映入眼帘的是20排高达14米的钢结构货架,上面摆放着长条形塑料箱子,那是历时62年收集起来的地质实物。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条条圆柱形的石头或一包包石屑,圆柱形的石头被称为岩芯,石屑被称为岩屑。资料库中储存着2.2万多箱岩芯、1.8万多箱岩屑。

  岩芯、岩屑是勘探时从目标地层取出的反映地层状况的岩石标本,地质工作者研究分析标本,可以清晰地辨析地层演变痕迹,了解该地层地质环境、沉积和构造特征、资源储存等情况。

  “采集标本是为油气开发‘探路’,必不可少。”资料库负责人杨宏说。打一口井耗资耗时极多,没有事先周密的分析研究,可能成为废井。研究分析正确,就意味着找到成百万吨的油气资源。

  其实,实物标本自身的获取成本也很高。以岩芯为例,勘探人员先用普通钻具钻到目标深度地层,然后用专用的取芯筒钻取,每钻进1米要耗时100分钟,取到1米长的岩芯需耗资3万元。“库中岩芯有4万多米,照此计算仅成本就是十几亿元。”

  为妥善保存这些标本,1号库房2017年改造完成,采用先进的现代物流仓储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只见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一番操作,库房的堆垛机便自动开进货架,机械手抽出一摞岩芯箱子,不过5分钟,便传送到记者面前。

  “以前库房管理全靠人工,找一箱标本得花一两个小时。”杨宏介绍。采用自动化管理后,勘探人员、科研人员前来取样更方便了,这两年资料库每年要接待500多人次,既有油田的勘探人员,也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

  “油乎乎”变“气鼓鼓” 石头鉴定标准在变迁

  资料库中的标本,不仅历史久,来源也很广,包括湖北江汉盆地、山东清河、陕西坪北、涪陵、内蒙二连浩特、湖南、云贵部分区域大量的地质构成实物,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地质构造说明画卷。

  岩芯中,偶尔能发现古生物的痕迹。杨宏拿起一块,指着横截面上一段类似铅笔痕的东西说:“这是海洋生物笔石的化石,由于其保存状态是压扁的碳质薄膜,很像铅笔痕迹,因此得名。”

  库中现存年代最早的岩芯,来自潜江的王17井,1967年1月从地下1485米取得,那时油田最大的钻机只能钻到地下1500米,它是油田早期勘探的见证。记者看到,这截岩芯呈灰白色。杨宏介绍,刚取出时因为含油呈黄色,天长日久其中的油挥发,才变成灰白。

  有两名科研人员前来取样,他们要的岩芯全是深黑色的。“这是来自利川的一口页岩气探井的岩芯,我们要分析它们的各种特性,以便确定压裂液的成分,这事关出气量的多寡。”

  近年来,江汉油田开发的重点转向页岩气,对岩芯的鉴定侧重点也变了。过去找石油,勘探人员希望岩芯质地致密、“油乎乎”的,现在找页岩气,则希望岩芯多孔、多含气。

  作为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主力,截至2020年底,江汉油田在涪陵页岩气田已累计产气344.9亿立方米,形成了具有涪陵海相页岩气开发特色的六大配套技术体系,在国内页岩气开采领域,已成为勘探开发、大规模商业化的“领跑者”。

  领先的技术也体现在岩芯标本上。2020年4月取得的枫1井的岩芯,来自地下7762米,是库中出处最深的岩芯。枫1井是一口页岩气预探井,位于利川市谋道镇茶园沟村。

  从2012年起,页岩气井的岩芯陆续来到资料库,最近几年,随着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步伐加快,来自那里的岩芯也在增多。不断积累的标本,将为下一步湖北页岩气勘探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刘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