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孝感: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黄毛粘”重上餐桌
2021-02-25 11:42:48来源:新华网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孝感实体经济探访(三)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黄毛粘”重上餐桌

  新华网武汉2月24日电(刘晓丽)春节期间,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的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内,不时有顾客来领取私人定制的“黄毛粘”大米。“私人订制黄毛粘”是一项颇受顾客欢迎的业务,顾客缴纳一定的定制费,每年可获得由香润公司基地生产的500斤“黄毛粘”大米。

  “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这是曾经流传于孝感一带的一句民谚,讲的是一种叫“黄毛粘”的稻米。据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退休专家汤俭民介绍,“黄毛粘”稻米有嚼劲,香甜可口,上世纪60年代以前是湖北地区农村当家的晚稻品种。但当时“黄毛粘”产量低,亩产仅三四百斤,且植株秆高,不抗倒伏,易受灾绝收。在粮食不够吃的年代,“黄毛粘”逐渐被其他高产品种替代。

湖北孝感: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黄毛粘”重上餐桌

孝感的黄毛粘稻田。资料图片

  近年来,孝感市各县区出现了三千余亩的“黄毛粘”稻田。然而,这成片的“黄毛粘”稻田来得并不容易。

  2011年,在北京和广州均拥有律师事务所的职业律师吴斌回到家乡孝感过春节,偶然接触到“黄毛粘”这种家乡香米。了解到其目前“养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处境后,吴斌萌发了将其发扬光大的想法。

  “靠种地?把地球挖穿也挖不出个金娃娃!”面对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声,2013年,吴斌将北京的部分房产处置后,由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政府引进,投资1000多万元,在陡岗镇朝阳村和袁湖村流转1000多亩土地,创办了一家集科研生产、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企业,水稻种植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板块。从孝南区农业局退休的汤俭民在公司任技术顾问。

  汤俭民对吴斌说:“先试验,适度种植,积累经验再推广,我来提供种子。”汤俭民所说的“种子”更是来之不易。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孝南区农业局从事育种工作,时任局长李有豪向他转交了一批传统稻种,其中一个装稻种的牛皮纸信封上写着“1964年10月,黄毛粘”。

  汤俭民回忆说,据李有豪讲,这批稻种最初采自1964年的大田,以后就没有农民种植了,李有豪叮嘱他,采取隔年繁育留种的方式,把这个稀有稻种传下去。

湖北孝感: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黄毛粘”重上餐桌

吴斌查看稻谷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得知吴斌深耕农业的决心后,汤俭民拿出了珍藏的200粒“黄毛粘”稻种。2014年,吴斌开始试种、扩繁“黄毛粘”。

  近年来,汤俭民带领团队在繁育留种过程中,对“黄毛粘”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除在香润公司生产基地繁育外,汤俭民和吴斌又将稻种带到海南加代繁育。种子一年年增加,其植株有所矮化,单产有所提升。

  2016年,香润公司种植提纯复壮后的“黄毛粘”达200多亩。“正常年景亩产可达800至900斤。”吴斌说。

  据介绍,香润公司采取有机模式种植,稻田里种植紫云英作为水稻绿肥,病虫防治采用物理方法与生物方法,不打化学农药,生产的大米售价每斤10元。

  2017年以来,吴斌开始琢磨发动群众尤其贫困户的力量来种植“黄毛粘”,一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可以扩大“黄毛粘”种植面积,二来可以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湖北孝感: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黄毛粘”重上餐桌

农户在稻田劳作。资料图片

  3年来,除公司基地种有1000余亩外,吴斌在孝感市孝昌县、孝南区、大悟县、云梦县发展订单种植2000余亩,“黄毛粘”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

  吴斌介绍,其中,订单大户种植1000余亩,订单精准扶贫户1000余亩。订单户按照香润公司的种植、养护标准进行生产,公司以1.8元至2元每斤的价格将稻谷回收。

  对参与订单种植的贫困户,香润公司还免费为其提供价值150元的种子、价值150元的有机肥和价值100元的无人机植保。通过订单种植模式,香润公司带动孝感近200户农户增产增收。

  据了解,2017年2月,“黄毛粘”入列湖北十大名优农产品,2020年10月,在第二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中,“黄毛粘”获大赛金奖。目前,通过线上线下以及私人订制销售模式,“黄毛粘”已进入全国各地销售。

湖北孝感: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黄毛粘”重上餐桌

孝感多个县区已种植“黄毛粘”。资料图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