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江陵县:颜闸村装上“智慧大脑”
2021-02-19 09:16:36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颜闸村装上“智慧大脑”

  阅读提要

  江陵县郝穴镇颜闸村借力“数字乡村”试点,绘制“数字乡村”一张图,促进乡村智治;建农业专家库和问询平台,实现农民与专家“隔网对话”;精准监测大棚温湿度,实现农作物精细种植。

  村内一图联动 所有动向随时掌握

  “你好,我是村委会工作人员,春节回家一定要做好防护。”

  2月1日,江陵县郝穴镇颜闸村村委会,村官蔡健打开“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查找务工人员信息,电话摸排村民务工地点、返乡时间等,提醒他们返乡时注意防疫。

  蔡健介绍,颜闸村有500多户2000多人,排查任务重,利用“数字乡村”平台上的务工村民信息,精准摸排返乡人员,有效防控疫情。

  2020年,颜闸村被纳入全国数字化乡村建设首批试点。去年底,“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通过省级验收。

  项目建设方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投集团)综合办主任隆刚介绍,过去颜闸村各种信息要么没有,要么相互独立,查找不便。“数字乡村”建设将村里的地理、人口、产业、田块、房屋等信息,全部统一到平台上,实现“万物联网”。每户村民都有账号,方便查询。

  平台还将村里所有监控信息,统一集纳,村里环境整治是否到位、哪里出现安全隐患、汛期哪里水位比较高等,一图显示。

  “人在家里,就能随时掌握全村动向。”村支部书记鲁永仕介绍,平时哪里路灯坏了、哪家门外有垃圾等,可及时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哪里有人员聚集,可随时喊话。

  “有了‘数字乡村’一张图后,村务管理更规范,村里安全性和颜值都提高了。”鲁永仕说。

  种植难题一键问诊 农业专家隔网答疑

  中午时分,在荆大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菜薹基地,技术人员彭显方从手机上打开“数字乡村”平台,轻点“我要问”选择专家。几秒钟后,平台就接通了省农科院专家陈娉婷。

  “专家,你好!今年村里种的菜薹,部分植株出现空心,请问是什么原因?”彭显方看着病株菜薹焦急地问。

  “这是软腐病。”在那一头,专家给彭显方一一解答,要求他将病株菜薹拔掉,并用生石灰杀菌,还建议来年更换品种。

  颜闸村是菜薹、甘蔗种植大村,但由于位置偏远、信息不畅等原因,以往常出现遭遇病害不能及时治理的情况。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后,平台将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畜牧水产、蔬菜等方面的专家信息纳入,村民遇到害虫识别打药、农作物病害治理、施肥多少等农业技术难题,都可通过平台与专家“隔网对话”。

  鲁永仕介绍,去年8月,村里技术员鲁永海发现甘蔗出现红心,自己查阅资料仍不得其解,便通过平台联系省农科院专家求助,最终成功解决问题,村里甘蔗丰收。

  隆刚介绍,目前我省“数字乡村”建设有5个试点村,将来会在更多县市、更多村推广,更多村民将实现与专家“隔网对话”,解决农业生产种养难题。

  大棚里安“听诊器” 实时监测温度湿度

  走进丰泽园生态农业园,大棚内红红的草莓,令人喜爱。这个大棚是依托数字乡村建设于去年5月建成的精细种植试验棚。

  在大棚一角的草莓丛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一个黑色小柱子插在土壤中,一头还接着数据线。

  “这是土壤温湿度和PH值传感器。”公司负责人樊斌介绍,草莓等水果种植,需要对温度、湿度精准控制,温度高了或低了,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口感。大棚内安传感器,实时将草莓根处的土壤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传到大棚数据箱,然后再传到“数字乡村”平台上。通过手机,坐在家里,就知道大棚温度高低、是否需要浇水等,非常方便。适宜草莓生长的PH值为6.2左右,通过实时监测PH值,据此调配营养液,控制其营养成分,保证草莓适宜的生长环境。

  “公司引进的新品种,都要先在试验大棚内种植,以免盲目规模种植造成损失。”樊斌介绍,通过试验种植,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品种,并测量适合其生长的最佳温度、湿度和PH值。此前,公司种植番茄,先后引进10多个品种,经试种,最后选定适合本地气候和群众需求的樱桃番茄,实施规模种植。

  长投集团董事长何大春介绍,长投集团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拓展“数字乡村”平台功能,将其广泛用于乡村环境监测、人居环境整治、废弃垃圾处理等领域,以生态之手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样本。

  暖阳之下,颜闸村宛若入春。“有了‘数字乡村’平台后,村里环境更美了,农产品更好卖了,收入也提高了。”村民鲁承林兴奋地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张晶 张友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