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枣阳48372名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2020-12-07 10:49:48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分类施策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 枣阳48372名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12月1日,枣阳市环城办事处双庙村贫困户方秀清早早起床,给猪喂食。

  方秀清养猪30多头,依靠产业成功脱贫。

  产业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枣阳根据贫困户的自身情况,分类施策,提升“造血”能力。截至目前,枣阳市77个贫困村、22256户48372名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引一下——40项特色产业有奖补

  贫困户经济条件差,在选择脱贫产业时,往往无所适从。

  枣阳市随阳管理区园艺社区杜毅一家是贫困户。他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妻子先天性发育不良,被诊断为二等残疾,常年吃药;19岁的儿子,小时候就因病摘除左眼球。

  按照政策,杜毅一家享受了一些扶贫政策,但要实现脱贫,还得有个赚钱的产业。

  但产业这么多,哪种才是适合的呢?杜毅拿不定主意。

  包保干部建议,选桃子稳妥。“枣阳是中国桃之乡,种子、技术、销路都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市里出了政策,贫困户发展优质桃还能拿补贴。”

  2015年,杜毅种植了7亩优质桃。2017年,眼看着桃园郁郁葱葱,包保干部鼓励杜毅依靠优质桃林的林下优势,发展养殖业。

  2018年初,杜毅贷款买来1000只鸡苗。年底,他卖鸡纯收入28000元,并拿到市里的产业补贴5000元。

  从2019年开始,杜毅购买市场销路更好的土鸡苗,扩大养殖规模。今年6月开始养鹅,后来又养了3头红毛野猪,终于丢掉了贫困户帽子。

  枣阳2019年将35项特色产业纳入奖补范围,2020年增加至40项,包括了优质粮、优质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这些奖补信息由帮扶干部带给贫困户,让他们在选取脱贫产业时有了参照。

  拉一下——发放2.23亿元小额扶贫贷款

  没有抵押物,没有启动资金,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瓶颈之一。

  枣阳市车河管理区李楼社区的周发明曾经有个幸福的小家,但2008年妻子被检查出患有重病,治疗花光家里积蓄后撒手人寰。3年后,女儿因为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2015年,周发明被纳入车河管理区原李楼村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他决定养猪,但没有启动资金。

  在车河管理区帮扶队的帮助下,周发明顺利地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

  有了资金,猪舍很快建成,周发明买了30头小猪。2016年冬,第一批生猪出栏,周发明拿到一万多元的收入。如今,他的养猪场步入正轨,生猪存栏量70多头。

  猪养成了,周发明2017年又看中新的产业——养虾。

  这次,他贷款3000元,加上养猪的收入,开挖17亩虾池,养起小龙虾。如今他的虾池管理良好,每年有3万余元收入。

  11月28日,站在猪舍前,望着远处的虾池,周发明感激不已:“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这样一个穷光蛋能够贷上款,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

  截至11月,枣阳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683笔2.2332亿元,财政累计贴息1641.94万元,其中2020年以来新投放2326笔8763万元。

  带一下——1788家合作社带着脱贫

  如果贫困户找不到好的产业,或者暂时没有能力发展产业,怎么办?

  枣阳的答案是,通过合作社,由能人带着大家,将产业发展起来。据了解,枣阳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培育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进产业扶贫。

  47岁的枣阳市太平镇湖河村村民夏书华十分不幸。3年前,她的丈夫去世,留下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以及10多万元债务。

  夏书华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扶贫工作队考虑到她上有老下有小,一时难以发展自身产业,就帮她在距家不到一公里的枣阳市溢源农业种植合作社,找了一份花生筛选的工作,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

  枣阳市溢源农业种植合作社现已聚集2100多名农民,发展订单农业1.2万亩,种植优质高产花生。合作社以高于当地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的花生,对贫困户再提高0.1元,并以2000元左右的月收入,吸纳16名贫困户到车间上班。

  目前,枣阳市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专业合作社,178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68家家庭农场遍布全市,配置产业技术指导员338名,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902名,许多贫困户在“能人”带领下脱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李晓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