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禁渔是为了兴渔” 昔日捕鱼人成了今日守江人
2020-10-21 10:47:01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禁渔是为了兴渔” 昔日捕鱼人成了今日守江人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01021103140

汉江慈惠段在夕阳下泛出金色的光芒。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85岁的周天国,家住东西湖区慈惠街八向大队打网台,一处离汉江干堤不过百米的地方。

  平日里,他爱在江堤漫步。“一看江中水,二守岸边人。”

  如今他多了一条期望:禁渔之后,能在有生之年重新看到汉江里鱼儿翻腾的景象。

  昔日捕鱼是为了每日生计

  清朝末年,周天国的祖爷爷一辈,从江西来汉。因汉水汉阳县一带江鱼肥美,几户人家便就地安营扎寨,以捕鱼为生。

  随着捕鱼者从几户发展到十几户,“打网台”逐渐成为当地约定俗成的地名。

  当时的渔民,对岸上的住处并不讲究。高粱叶和稻草一搭就是屋子,一家八九口挤在一起。没有床被,就席地而睡。外面下雨时,屋里还打滑。

  江船上的生活,也并不好过。捕鱼人往往凌晨出船,撒网、扒网、扳罾,淋雨、入水是常事。

  “越落雪越结冰,越下水。”周天国念叨着祖辈传下来的捕鱼法。

  父亲周开运曾告诉周天国,鱼儿在冬季或乍暖还寒的时候,行动最迟缓,因此渔人在最寒冷时迎风作业,往往收获颇多。而遇上收成不好,无法换粮换菜时,渔人一家则不吃晚饭。

  东西湖老人黄式蠡,也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无鱼不开餐’是几十年前东西湖人说的实话,不是吹牛,而是诉苦。”

  “有年冬天没捕到鱼,我在水上冻得直哭,手都成了‘包子’,几乎没有知觉。当时就下定决心,以后不打鱼了,实在太苦了。”

  1951年土改分田,周天国在内的不少年轻人,不再选择祖辈的谋生方式。“我们把上岸叫作‘起坡’。能干的伢们有了田,都甩了网子、扛起了担子。”

  种粮种菜的收成明显好过打鱼所获。上世纪80年代,周天国一家在当地第一个盖起小楼,住草屋、睡江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000年,东西湖区渔民全部转产上岸,2018年底72户养殖渔船全部依法注销。东西湖捕鱼的历史,至此成为往事。

  今日禁渔是为了美丽生态

  90岁的李仁望,是周天国的同乡,也是当时第一批“起坡”的年轻人之一。

  “1958年,我们一起修东西湖大堤。我在前方挑土,他在后方保障。后来,我去了船运公司,他去了堤防所。”老人说,两人虽然离开了江船,可吃着汉江水,家住汉江边,因对江水的喜爱,又守了一辈子江。

  退休之后,每年三四月间,他们会额外留心汉江岸边的捕鱼者。“小时候捉的野生黄鳝、野生鳜鱼越来越少了,看到有人捕,我们也会心疼。”周天国说,曾有几次,他碰到带着工具来抓鱼的人,反复劝说。“水里下的都是鱼苗子,电了鱼、毒了鱼,一年就没鱼可捕了。”

  这几年,李仁望虽腿脚不好,不再出门,但也时刻关注着江的变化,“听说国家要禁捕十年,这可是件大好事!”

  今年7月1日,长江汉江武汉段开始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标志着武汉市正式拉开十年禁捕大幕。

  “东西湖人懂江、爱江,对禁捕也有着更深的认同。”两位老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李义带着记者,走进他居住的鸦渡社区,各式农家乐饭馆早就有了大变化。

  福满苑农家菜馆老板龚文玲,热情接待着客人。她身后的宣传灯箱上,原来的“野生鱼”三个字已不见踪影,倒是“福临鲜鱼”招牌菜海报格外引人注意。“几年前,我们也去买过江里的‘小参子鱼’,但现在,我老公研制的私房菜,用草鱼就能做出好味道,江鱼不会再‘游’上餐桌。”

  正说着话,一架无人机从堤边掠过,追随着江中执法艇朝上游飞去。岸边,于陆地巡查的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东西湖公安分局揭开谜底,那是引入的红外线热成像仪无人机,雨雪大风天气,一样配合展开水陆空禁捕巡查。

  几公里外的陶家鱼庄,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店门口禁渔的公告、每张餐桌上公布的举报电话十分醒目。“市场上早就不卖野生江鱼啦!”仔细一看鱼庄的菜单,杜家鸡、麻香草鸭、鲜仔骨“顶替”了石扁头、柳根鱼的位置。股东汤冰娥细细一算营业额,“炒菜的销售额还添了百分之二三十”。一旁的食客李师傅,竖起了大拇指,“一样的好味道!”

  土生土长的东西湖人、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忠告诉我们,为了“守江”,东西湖组建了区长江禁捕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包括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分局在内的单位,加入综合、执法打击、市场监管、宣传、督查五大组,破获了长江汉江“十年禁捕”首案在内的多起案件,28家集贸市场、186家餐饮店严格管理、自此再无江鱼出售。

  联合力量、每日通报、协作打击,让一江碧水更加生机盎然……

  明日兴渔是为了美好生活

  “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捕对水产业发展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水科院长江所所长邹桂伟认为,现在正是用生态健康养殖的活鱼走上百姓餐桌的大好机会。

  在慈惠以北的东山街,从事人工水产养殖的行家里手不在少数。

  武汉渔水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鱼工厂”,大水泥池遍布,黄颡鱼、银鳕鱼在池中翻腾。

  公司负责人介绍,传统养鱼每立方水体养鱼一斤多,而公司通过循环水养殖,每立方产量可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拿鳜鱼来说,满负荷产量可达30万斤,年收益可达200多万元。

  在康生源生态农庄,工程师郭诗照正一手抓起“鱼塘”里的太阳鱼。只见鱼身带波浪花纹,身形颇圆,一个翻腾就跃入水中,活力十足。

  鱼不是市面常见的品种,所谓的“鱼塘”更是罕见。只见40个长6.3米、宽2.4米、高2.6米的标准集装箱“排排坐”,太阳鱼、宝石鲈鱼、加州鲈鱼等品种分别居于不同的箱中。箱体10度斜坡的设计,能让鱼粪集中下沉,经微滤机后成为有用的肥料。

  集装箱中的水也颇为讲究,池塘水要经过三级水质过滤、纳米增氧后才会进入集装箱。集装箱的水还要再经过三级过滤后再实现循环。因此,鱼群鲜有病害、从不吃药,自然肉质肥美,颇受大酒店的青睐。

  “长江汉江禁渔不仅不影响老百姓吃鱼,反而有利于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表示,保护好长江汉江里的野生鱼类,关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未来。专家预计,连续禁渔十年可以让“四大家鱼”等鱼类繁衍二到三个世代,种群数量得到显著增加。

  届时,周天国老人的心愿,就一定可以实现。

  从捕鱼,到禁渔、兴渔,一代代与水为伴的东西湖人,正用不同的方式,守护这滔滔江水。(长江日报记者李冬安 张小青 罗京 黄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