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黄冈:流程再造逼出众多“店小二”
2020-08-04 14:30:5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仅用8个月办完所有手续,企业破土动工,这让黄冈凯伦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张太新十分意外。

  7月底,他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政府组建服务专班,专班领导是黄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具体事务由服务专员代办,企业只需提供相关资料。”

  张太新提到的服务专员名叫陈鹏,是黄州火车站开发区管委会的一名干部,2014年开始为重点企业代办规划、土地、林业、城投等手续。他说:“以前多个部门多个科室来回跑,不要说企业,我们这些政府工作人员都发蒙。”

  在他看来,2018年黄冈加大“放管服”改革,通过流程再造,情况发生显著变化:真心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变多了。

  “领导擂”不如“流程催”

  黄冈在全省较早为企业提供“专班服务”。

  其想法是:企业办事不方便,就由政府出面帮办。专班通常由市县领导牵头,成员多是部门或园区的干部,办理登记、审批、核验等事宜应该会顺畅些。

  黄冈很快发现,涉企事项分散在多个部门。由于政务流程限制,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互设前提,部门内部办理质效缺乏刚性约束。即便是服务专班代办,企业落户速度也快不起来。

  怎么办?传统办法:领导批示、开会、督办,使劲“擂”。效果有,但新的问题不断出现。

  光靠专班的“店小二”不行,必须彻底改革、再造流程,逼出更多“店小二”!2018年9月,黄冈成立全省市州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集中审批监管办公室”,将所有涉企审批职能整合进来,实行对外统一受理、内部并联审批、规定时限办结。

  “以前部门为中心,现在企业为中心。企业办事,把材料从一个窗口送进去,再在规定时间内拿回结果,至于审批部门内部怎样运作,与企业无关。”黄冈市政务服务与大数据局负责人如是解读。

  “中梗阻”变成“坐不住”

  2019年4月,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全新改革,张剑被任命为综合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率队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

  据介绍,企业涉土地、规划等方面审批,以往分散在局内4个科室,这次改革将其职能全部剥离,整合到综合行政审批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从全局范围挑选,其编制、身份暂时冻结,完全按服务质效考核。两名局党组成员担任首席代表,实行AB角制度,确保所有审批能及时完成。

  审批流程全面再造。“以前土地选址和预审是两个环节,现在合二为一;以前拿用地规划证必须先有用地通知书,我们大胆创新,取消这一前置条件;以前红线图、宗地图等要多次测量,现在合并为一次……”张剑说,土地、规划审批要求严格,如果不采取简化环节、提前介入等全新流程,根本不可能达到黄冈市提出的工业项目审批时限要求。

  与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起纳入审批监管的,还有其他14个职能部门,他们根据市审监办给定的时限要求,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再造。“以往,企业审批一些环节推不动,形成中梗阻。现在,哪个环节慢了,审监办和其他部门一目了然,相关人员自己就坐不住。”黄冈市审监办一位负责人说。

  “很多时候,工作人员比企业还着急。”张太新介绍,该公司用地计划获批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赶到省厅等了4个多小时,第一时间取回用地许可证,以便进入下一环节。

  “网上办”只为服务优

  6月,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疫后首次通报“一网通办”情况,黄冈位列市州第4位。“去年5月我们排全省第17位,12月进到全省第6位。”黄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负责人表示,“网上办”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点,该市正在发力。

  黄冈财力不宽裕,但“一张网”建设舍得大手笔投入。目前,该市提前实现政务网五级连通,10个县市区136个乡镇4088个行政村实现村村联网,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5%。

  “资料都在网上提交,审验后相关部门来联合验收。”7月20日,中粮集团在黄冈投资的湖北产业园项目即将完成竣工验收,项目负责人李军介绍,前不久接到市商务局工作人员电话,要他提供银行账号,第二天,一笔19万元的奖励资金就到了账。企业登记的信息在网上有留存,符合条件有关部门直接就申报了,根本不要企业填表。

  黄冈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流程再造提升了政务服务质效,“一网通办”把优化后的流程转移到网上,是服务的升级版。据了解,黄冈市政务网已汇集电子证照55万本、信用数据1.3亿条、其他政务资源数据832万条。不久,该市将实现审批服务跨区通办,而需要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近3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江正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