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来“艺术之城”乐享清凉
来源:湖北日报  |  2022-07-14 09:51:20

炎炎夏日 来“艺术之城”乐享清凉_fororder_01

7月8日晚,汉口江滩粤汉码头旁的横渡长江博物馆灯火通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炎炎夏日 来“艺术之城”乐享清凉_fororder_02

7月7日,小暑节气,位于武汉美术馆旁的武汉江城书房里众多读者前来阅读,享受夏日书香清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炎炎夏日 来“艺术之城”乐享清凉_fororder_03

7月8日晚,汉口江滩粤汉码头旁的横渡长江博物馆夜间开放,引来许多游人入馆参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7月底,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礼将在武汉举办。

  今年12月至明年5月,2022武汉双年展将举行。

  长江汉水浸润,荆风楚韵绵延,今天的武汉,正在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之城”。

  越来越文艺范儿的城市,给武汉市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这个夏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汉四大文艺地标: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只有翻书声沙沙作响;大剧院里,孩子的笑声“掀翻屋顶”;美术馆里,体味“慢生活”;江边博物馆,探寻千年古城奇妙夜……

  炎炎夏日, 来“艺术之城”乐享清凉吧!

  百年建筑重染书香——城市书房点亮“爱阅之城”

  穿过车水马龙的烟火市井,于闹市中觅得一方书香之地。

  2021年以来,一座座“城市书房”在武汉街头、公园逐渐兴起,以“小而美”的精致感和舒适便捷的借阅体验,吸引市民纷至沓来。

  7月7日下午,位于江汉路步行街的江城书房从烟火气中苏醒。端着咖啡的时尚青年,倚在窗边翻着杂志,身旁的好友时不时捕捉几张美照;三两好友靠在沙发椅上温书,偶尔抬头相视一笑;老人戴着老花镜,教孙子逐句阅读绘本。窗外的车来车往,丝毫没有影响书房内静谧安详的学习氛围。

  这座江城书房前身为大孚银行大楼旧址,距今已有86年历史。这里曾为武汉图书馆外借处、“武汉最美书店”之一的物外书店。如今,武汉图书馆再次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江城首个开在老建筑里的城市书房。

  书房内部建筑面积84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有阅读区、活动区、展示区等,设计上保留了大楼原有建筑结构和室内格局。馆内以克莱因蓝与橙色调为主,白色的水磨石地板、5.2米的挑高空间、开放式的中庭,时尚现代气息十足。正对大门的6个书架,开辟出“江城映象”图书区,彰显武汉特色。

  不仅设计美,服务也更精。整个书房能容纳2万本纸质藏书,是目前武汉藏书最多的城市书房,另有3500册云端电子书,扫码即可阅读。馆内还接入了武汉市公共图书馆系统,能实现全市图书随借随还。

  “试营业一个月,江城书房每天仅开放半日,接待量已逾千人次,借阅量达4000余册。”武汉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运营至今,令该负责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几乎每天都来的老夫妇,“他们是过去武汉图书馆的老读者,因图书馆迁址后距离远,便去得少了。如今江城书房在他们家门口开放,遛个弯就能来读书。”

  据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开放城市书房20家。今年,武汉还将计划新建29家城市书房。明年年底之前,全市将建成城市书房、汤湖微书房、薪火书屋等各类新型阅读空间100家。

  “城市书房多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公共区域,是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武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建成的城市书房有以长江为主题的江边玻璃书房蒹葭书店,有开在公园里的自然主题书房德芭与彩虹,有以电影文化为特色的昙华林云曰书馆……各种主题展现江城文化特色。

  眼下,不少城市书房探索图书馆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武汉图书馆首次引入社会专业书屋运营服务公司。“运营团队思路活、经验足,有利于协助我们开展更多年轻人喜爱的主题阅读活动。”该馆相关负责人说,7月,江城书房拟推出首个布袋堆绣线下体验活动,后期还将开展讲座展览、读书沙龙、研学体验等多样公益文化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孙瑾杰)

  “博物馆奇妙夜”炫酷长江畔

  “博物馆夜间也开放,太酷了!”7月9日晚7点,汉口江滩公园内,横渡长江博物馆灯火通明,吸引不少游客进馆参观。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从7月8日开始至8月31日,每周五、周六,横渡长江博物馆的开放时间调整为中午12时30分至晚上8时30分,其他日期维持原来的开放时间。

  “刚才路过这儿的时候,碰巧看到博物馆开门,就赶紧进来看看。” 家住汉口的吴小雅,平时下班后,都会到江滩散步,但夜游博物馆,还是第一次。

  带着同样的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同众多游客一起,走进展厅,感受这座特色的夜间博物馆。

  “好壮阔啊!”来到一楼序厅,迎面便是巨幅半景画《万里长江横渡》,画面描绘了毛泽东同志渡江前,向岸边群众挥手致意的场景。画中的宽广长江,与液晶屏模拟的江鸥飞翔相得益彰,一种“极目楚天舒”的雄浑气势油然而生,让人沉浸其中。

  来到2楼“击水中流”展厅。“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同志乘专机从长沙到武汉,在南湖机场对省市领导说的第一句话是:‘先去游泳’……”一幅幅写实素描连环画,讲述了毛主席10年间在武汉18次畅游长江的故事。

  “毛主席很喜欢游长江,所以武汉就有了一年一度的‘横渡长江’盛典。毛主席最后一次横渡长江是1966年7月16日,所以盛典就定在了7月16日。”在一幅“毛主席在长江游泳”的影像旁,一位母亲轻声对孩子讲着。

  这位母亲说,每到夏天孩子就喜欢来江滩玩水,一直想给他讲讲毛主席横渡长江并作下《水调歌头·游泳》的故事,“夜晚的博物馆别具风情,不仅有照片、文物,还有各种雕塑、模型,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如今,武汉7·16国际渡江节,已成为地方传统的文化盛会和国际著名的体育赛事。每到此时,世界各国的游泳健儿都会云集武汉,横渡长江。

  在4楼“大江弄潮”展厅,一面鲜红的旗帜前,不少游客打卡留念。旗帜上印着 “长江救援志愿队”几个大字,还有很多签名,“危难时刻,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舍生忘死,不计私利,生动诠释了渡江精神,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温暖的色彩。”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渡江文化是武汉特色的历史文化,横渡长江博物馆的存在,填补了一个空白,希望更多人来这里了解长江、了解武汉。”

  据了解,为满足市民的夜游需求,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场馆相继宣布,自7月1日至10月31日,逢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时间从下午5时延长到6时,“如果夜间客流量大,会考虑将夜间开放常态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精彩儿童剧开启“艺术之门”

  这个暑假,武汉迎来儿童剧演出旺季。

  7月8日晚,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同步开启“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系列活动,将为孩子们带来58场精彩演出及艺术课堂、戏剧夏令营等特色活动。

  当天,琴台大剧院内,《变形警车珀利舞台剧——林地总动员》作为开幕演出上演,讲述变形警车救援队寻找“偷树人”的探险之旅。现场,亲子家庭座无虚席,孩子们随着绘声绘色的演出,让人欢笑不止。

  “我们希望孩子在假期能接受艺术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收获正能量。”散场后,家长杨女士对演出给予好评,“儿童剧是个不错的‘遛娃’选择,演出剧目主题丰富、舞台效果惊艳,孩子每天看都有新鲜感。”

  随着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视,儿童剧在演出行业的成绩也日益亮眼。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儿童剧演出票房超10亿元,观众人次与演出场次持续增长,演出质量和演出形态也在不断扩展。

  作为暑期档固定品牌栏目,今年是琴台大剧院“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的第14年。本届演出涵盖知名IP动画儿童剧、魔幻儿童剧、亲子音乐会、杂技舞台、原创音乐儿童剧等19个项目,更贴近“10后”儿童的观演喜好。

  “知名IP以其本身较大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成为目前儿童剧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琴台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打开艺术之门”演出安排中,《冰雪奇缘》魔幻亲子音乐会、《龙猫》亲子温情视听音乐会等演出,预定火爆。同时,不少本地剧团精品原创儿童剧,也深受市场欢迎,如长江人艺打造的《闹闹与精灵》,已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

  优秀的儿童剧创作还应当兼顾主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表达的贴近性。“现在的孩子身处媒介发达的时代,思想成熟度已经远超前一代人,他们更爱看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演。”《林地总动员》演员孙晗雯结合自己参与创排经历说,“此次演出,主角是一个个‘会动’的汽车,演员们利用精美的道具和光影效果,赋予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以思想和生命,结合‘汽车人’保护环境的主题,更易吸引孩子”。

  此外,剧场外的艺术教育市场也在逐渐成熟。

  7月,琴台大剧院将举办“打开艺术之门”系列夏令营,包括京剧、汉剧、合唱、唱诗等5期课程,孩子们将在本地戏剧大咖的带领下,学习传统艺术。剧院还将搭建小剧场,给孩子们学成后展示的舞台。目前夏令营预定名额已爆满。

  “‘打开艺术之门’品牌之所以能持续十数年不衰,与其低价惠民的公益属性及不断创新的内容密切相关。”琴台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通过引进各地精品剧目及打造剧场外的延伸教育舞台,儿童剧在江城的口碑越叫越响,吸引了近50万少儿观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周媛媛)

  “艺术城堡”里触摸“慢生活”

  炎炎夏日,街头巷尾的行人步履匆匆,四下寻找能“躲清凉”的宝地。而汉口中心的百年老建筑里,武汉美术馆里正在演绎夏日慢生活的美学。

  不到一月接待近5万人次

  7月10日是周末,武汉美术馆人头攒动,不少亲子家庭及大学生被暑期新展吸引而来。

  “外面气温高,假期又不想待在家里,来美术馆看展是绝佳的避暑方式,还能带孩子陶冶艺术情操。”家住武昌的钟女士专程前来。

  目前,武汉美术馆重点推出《繁星集2——武汉美术馆馆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武汉2022——史金淞个展》,开展不到一个月,已接待近5万人次。

  在《史金淞个展》,“迪斯科球”展厅投射出斑驳旋转的光影效果,置身其中不禁涌上“蹦迪跳舞”的冲动。铁线缠绕而成的人偶,机械地舞动着,象征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在《繁星集2》展厅,《今古奇观》系列作品,展现由报纸编织而成的中国传统服饰。《被蛊惑的面谱》布面油画,以黑色为主色调,呈现出四张光怪陆离的众生相。访客们纷纷感叹艺术的多样形式。

  “给青年艺术家搭建沟通展示的平台,以群展、个展等方式方式发掘新锐艺术家,使武汉美术馆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地区青年艺术家研究的阵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武汉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说。

  2011年,武汉美术馆启动青年艺术家研究项目——“江汉繁星计划”,该品牌展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2018年,推出“7号实验空间”项目,陆续推介了7位新生代青年艺术家及其个人艺术项目。近几年,武汉美术馆共收藏了200余件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作品。

  主题多样活动丰富

  为了让市民访客更深刻感受艺术的魅力,武汉美术馆结合不同阶段的展览主题,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月10日当天,暑期“美艺坊——陶艺系列公教活动”第一堂课开课。近20位大小朋友,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习制作倒香流器。倒香流与传统向上的烟雾不同,其香器中燃烧的烟会像流水一样向下流出。

  “今年上半年馆内展览有雕塑、装置艺术为主题的展览,但雕塑制作程序非常专业,因此,我们选择陶艺这个相对较有趣且容易上手的领域,让观众可以积极参与。”武汉美术馆公教办主任蓝天说,陶艺系列活动将开展7堂课,包括制作青花瓷盘、八音盒等,十分受观众喜爱,报名反响热烈。

  近几年,美术馆在公教活动方面,探索传统绘画美术之外的“小众”美育形式,给市民提供更精细化、专业的艺术学习平台。“比如上个月,我们邀请观众体验用石膏翻制山脉模型的过程,并将此制作成扩香器,观众自己配比调香,深受白领人群喜爱。”蓝天介绍。

  作为全国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武汉美术馆具备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教育等功能,已成为江城艺术文化地标。今年底,武汉美术馆还将成为2022武汉双年展的展览场馆之一,助力武汉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之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李霞)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