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琴齐鸣苦觅知音
图为锯琴艺术交流展演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何光振 摄)
著名锯琴演奏家赵平一曲《苗岭的早晨》演奏得出神入化。12月3日至5日,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湖北锯琴艺术交流展演及研讨活动举行,国内锯琴界大家汇聚武汉。
锯琴,与木工锯基本相同,用锯奏音乐源于17世纪的西欧,19世纪引入中国。是一种“无把、无键”的特殊乐器。山东建筑大学教授王连云介绍,锯琴的魅力在于音色独特,尤其是颤音、余音袅袅动听,擅长演奏抒情、悲壮、哀怨的音乐。
据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相关行家介绍,我国有一批顶级锯琴演奏家,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在展演、比赛中拿大奖。但锯琴仍是小众艺术,国内能登台的锯琴演奏者不足百人。为传承、保护锯琴艺术,群艺馆将举办免费传习班。此外,该馆积极尝试锯琴艺术本土化。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锯琴艺术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进行规范化普及教学。此次以琴会友的交流活动,对探索中国锯琴艺术发展具有较强意义。(湖北日报记者海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