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有的借势起跳 有的束之高阁 襄阳“地理标志”产品冷暖迥异

2018-09-20 10:17:0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赵佳雯

  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有多少地方特产?到9月初,襄阳市已成功注册48件地理标志商标(以下简称“地标”)。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襄阳市工商局获悉,“地标”冷暖际遇迥异:襄阳山药、襄阳大头菜已成长为中国驰名商标,约有50%的“地标”则处于休眠状态。

  “地标”冷热之间,折射出了什么?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襄阳山药”成功逆袭

  秋日,夜幕初降,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山药小镇开始热闹起来,特别是山药宴农家私厨座无虚席。

  这个山药小镇是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借助“襄阳山药”的品牌张力,推行“家庭农场+社员工厂”创新模式而开发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已成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合作社理事长邹涛称,是珍贵的“地标”,让这儿的山药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卧龙镇位于汉江南岸,油沙土地非常适宜山药生长,但山药种植面积却一直在千亩左右徘徊。2007年7月,襄阳市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组建。合作社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解决了山药“卖难”问题。卧龙镇山药种植面积迅速增至万亩以上。

  消费者反映,这里的山药口感松脆、含汁量高、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为创品牌,合作社在当地工商部门帮助下,于2013年将“襄阳山药”成功注册“地标”。此后,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合作社借势培育,“襄阳山药”品牌价值不断外溢。山药产量由过去每亩1500多公斤,提升到每亩5000公斤左右;销售价每公斤提升了近1元;有3000多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300多名在外打工人员返乡从事山药种植和流通服务。卧龙镇坐实了“湖北山药第一镇”地位。

  约半数“地标”在休眠

  记者走访发现,众多襄阳“地标”产品活跃在市场:相传由诸葛亮首创的襄阳大头菜,打入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襄阳柳编产品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襄阳黑猪、宜城流水西瓜、南漳黑木耳等,都利用“地标”插上发展的翅膀。

  也有一些“地标”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产于襄阳的绿茶因 “高栗香、滋味醇、汤色亮、耐冲泡”,被称作襄阳高香茶。2012年1月,襄阳高香茶被成功注册“地标”,这也是襄阳市第一个“地标”。然而,由于推广、整合不力等因素,襄阳虽有36万多亩茶叶,但襄阳高香茶“地标”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只成了代表襄阳区域茶特色的“概念”。

  襄阳槎头鳊,缩头、弓背、大腹、色青、味美,是汉江襄阳段特有鱼类。此鱼因在捕获时常用槎(竹、木筏)拦截,故而得名,并成功跻身“地标”。但襄州渔业养殖协会负责人介绍,槎头鳊尚未规模化养殖,现在市场上很少见。

  据介绍,还有诸如襄阳白菜、襄阳花红、襄半夏、襄古桐、襄阳甲鱼等大约50%“地标”处于休眠状态。襄阳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地标’注册非常艰难,最终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很可惜。”

  共同发力激活“地标”

  9月初,襄阳市广告协会会长金文学与襄阳东平王食用油厂董事长李龙达成共识:利用各自优势推广“地标”产品襄阳麻油。金文学控股的商贸公司、广告资源推广襄阳麻油品牌,东平王食用油厂则生产襄阳麻油相关产品。 “襄阳麻油年产量仅1000吨左右,靠生产企业来推广‘地标’,力不从心。双方优势互补,扩大‘地标’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金文学说。

  前不久,襄阳市政府也发布“茶叶新政”,提出到2022年,将茶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每年拿出1000万元打造襄阳高香茶品牌,让襄阳高香茶成为全国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

  襄阳市工商局副局长胡启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多次将保护“地标”产品当成富民强县的重大举措加以强调,其中2018年1号文件要求,“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他建议,“地标”的推广和维护,不能仅凭企业的热情,还需要“地标”使用企业、行业协会、市场监管与“地标”所在地政府共同推动,为地方名特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姜远海 通讯员 周元杰 高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