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鄂州蜂农致富领头人带着乡亲追花逐蜜

2018-08-08 16:20:1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赵佳雯

  原标题:“领头蜂”带着乡亲追花逐蜜

鄂州蜂农致富领头人带着乡亲追花逐蜜

图为:胡圣雄在检查蜂箱。

  哪里鲜花盛开,哪里有蜜源,蜂箱就转移到哪——养蜂人就这样从南走到北,从春走到秋,追花逐蜜!

  蜜蜂结群而居,养蜂人也爱抱团发展。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50岁农民胡圣雄,这位有着32年“养蜂史”的资深养蜂人,带着乡亲们走南闯北,追花夺蜜,成为蜂农的致富带头人。8月3日,在长港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这名“蜂农带头哥”。

  烈日当空,在长港镇高沟村六组一条小水渠边,有一片杨树林,林中空地上,200来个蜂箱整齐摆放,蜂进蜂出,嗡嗡作响。水渠边是成片成片的芝麻地,“芝麻开花节节高”,小蜜蜂穿梭花间辛勤采蜜。

  “我从18岁起就随父养蜂。父亲跑不动了,我接过接力棒。”胡圣雄小心翼翼地检查蜂箱,谈及自己的“养蜂史”,他一脸自豪。他说,他们一般是从南到北追赶花期,4月中下旬到河南赶杨槐花期,接着到河北赶荆条花期,然后到内蒙古赶油菜花期。“一般9月回到湖北。往南则到过江西、广东、云南等地”。“养蜂人,靠天吃饭。”胡圣雄回忆,有一年,雨水特别多,走河南、过河北,一路起风下雨,“没打到蜜”,眼看一年辛苦就要白费了,结果在最后一站辽西雨过天晴,赶上槐花期,获得大丰收。“养蜂是个细致活,要每天检查蜂箱,查看蜜蜂状况,防止生螨虫。一只蜜蜂生了螨虫,如不及时治,会快速传染,甚至波及整个蜂场,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养蜂作为一项“甜蜜事业”,却很辛苦。长年在外奔波,胡圣雄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也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他决定将这些经验和信息,与家乡的养蜂人一起分享,和乡亲们共同致富。2013年,胡圣雄成立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附近数十户养蜂散户相继加入,到如今,合作社已形成“全程技术指导、会员统筹管理、统一订单销售”的养蜂产业链,产品不仅俏销黄石、武汉等地药厂和食品厂,部分产品还走出了国门。“现在国家政策好,蜜蜂转场走高速,都不收费。”胡圣雄说,变化不限于此。他们出门在外“放蜂”,早年“挨宰”比较多。比如有人被蜜蜂蜇了,又或者声称占了他的地,各种扯皮索赔,不依不饶。每每这个时候,养蜂人就得赔小心,给对方一些蜂蜜,化解矛盾。“现在社会风气好多了,类似遭遇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是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二是人的素质提升了。”

  养蜂的“外部环境”明显好转,抱团而行的传统依然还在。“一般都是五六辆车结伴而行,万一有个什么事,也好相互照应。”

  今年50岁的胡呈龙,家住梧桐湖,是合作社成员。他告诉记者,他一共养了100多箱蜂,年成好,赚个五六万元不成问题,“在胡圣雄带领下养蜂,不愁销路。”

  同样50岁的当地人尹海森,有十五六年“养蜂史”,也是合作社成员。他说,养蜂人“抱团取暖”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降低成本,比如,蜂产品由合作社统一大批量送第三方检测认证,比一家一户零星送检,费用少多了。“他长期在外跑市场,很多信息都在他这里汇集。我们在外赶花期,很多场地都是他介绍的。”尹海森说,胡圣雄精通养蜂技术,人也很热心,大家跟着他干有盼头。(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熊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