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成效初显 武汉正由区域试点向全域扩面推进

2018-08-08 17:39:44|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赵佳雯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成效初显 武汉正由区域试点向全域扩面推进

青山江滩海绵改造后,好似一条滨江绿带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7日讯(韩玮 马达 )7月31日上午,家住青山绿水花园小区的陈女士推着婴儿车带孩子来到附近的武丰闸湿地公园,在树荫下休憩乘凉,一条贯穿公园的青山港明渠内栽植有再力花、荷花、菖蒲等植物,景色怡人。“我每天都会带孩子来这里转转,这个开园两年多的海绵公园让周边市民多了一处夏日休闲之地。”

  青山区海绵办有关人士介绍,这个公园属于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整治前,周边居民夏日不敢开窗,港渠底泥淤积、水体不良,沿线环境“脏乱差”。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后,通过污染控制,沿青山港周边新建截污管道、截流井,同时设计隔油沉砂井及生态雨水口,截留污水及合流雨水入港渠;清淤疏浚,水生植物净化;跌级水池、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三级净化系统等多项措施让死水变活。

  开园两年多来,水体没有出现黑臭。生态浮岛、潜流湿地、雨水花园等使水体得以净化扩容,整个公园的绿量大大增加。居民生活环境脱胎换骨、蜕茧成蝶。同时,工程还联动周边六大公园及青山古镇形成城市生态绿肺,服务周边数万居民。

  经过三年的海绵试点建设,青山、汉阳四新诞生了一批海绵公园。

  青山建设十路沿线,除青山港外,武钢二号明渠、东杨港等多条由港渠水系形成的海绵公园已完成内涝防治和污染水体治理,大大提升市民幸福感。

  家住东湖港、东杨港周边的北洋鑫苑小区居民原先夏季在港渠边走,不得不掩鼻而行,无处纳凉消暑。如今,小区自发组成3支暴走团,每晚7点沿东湖港内的园路暴走,还有不少居民沿港渠散步消暑。

  建设方武汉碧水集团介绍,4.7公里长的东湖港与青山港相连,原先周边垃圾成堆,水葫芦全部覆盖了水面,旁边是一座30多万方的渣土山。450米长的东杨港是杨春湖与东湖港的连通渠,承担杨春湖地区排水重任。原先周边遍布菜地、棚户、垃圾。

  为改善东湖港和东杨港水环境质量,提升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品质,2016年9月启动了两条港渠的海绵改造工作。通过海绵手段净化水体、拓宽渠道,渠道驳岸采用生态护坡,景观绿化采用波纹花园,三角形坡地上新栽植了各色乔木、灌木、打造波浪形草坪,既创造出别样景观,又实现最佳的雨水渗透效果。明渠两侧还设置了透水步道。去年12月底基本完工,黑臭不再,垃圾山削平,景色如画,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乐园,辐射服务周边10余万人,海绵工程已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武钢二号明渠综合整治工程也让一条废渠实现蜕变。通过渠道扩挖、连通、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景观整治等一系列工程,2.4公里长的明渠已成为市民休闲一景。

  建设方市水投公司项目负责人陈伟介绍,作为“大东湖”水网的引水口,二号明渠将长江水引入东湖,大东湖六湖连通后可进行水体置换,提升水质。

  市城建委海绵办负责人透露,未来,这些海绵公园的园路可串联起青山江滩和东湖绿道,犹如一线串珠,建设十路、杨春湖路沿线的居民都将受益,整个片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长江水经这些港渠到达东湖,沿线的水体交换,上空也会形成风的疏散廊道,改善热岛效应。

  2015年4月,武汉市被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三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路径,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立一套“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和标准,高质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全面推进工作,趟出一条符合武汉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

  目前,我市试点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即将迎来国家相关部委考核验收。

  海绵试点区域建设已取得成效 “海绵+”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感

  按照“集中示范、分区试点、全市推进”的思路,武汉海绵城市试点首先在青山和汉阳四新两个示范区集中铺开,总面积38.5平方公里。

  以解决区域渍水内涝和水体黑臭等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对照国标要求,我市已经完成了试点区域内小区公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港渠水系等288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总投资约110亿元。

  通过3年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的主要水问题明显改善,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据测算,试点区域应对暴雨能力明显提升,2017年以及今年汛期,试点区域的历史渍水点均未发生渍水内涝现象。

  青山试点区内的青山港、二号明渠及东杨港三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主要指标基本达到IV类水要求;汉阳四新试点区港渠水质明显好转。

  市城建委坚持将海绵改造与民生需求相结合,成为武汉此次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武汉的海绵改造,重在将海绵城市改造与老旧社区改造、校园改造二合一,积极实施“海绵+”工程。

  曾经,暴雨使地势低洼的青山钢城二中内积水,学生们不得不踩着用课桌拼成的小路上学。一场海绵改造让这所学校焕然新生。

  青山钢城第十九小学通过海绵改造,不仅解决了渍水内涝,还增加了人性化坐凳,改造老旧通廊,进行艺术再创作。学校几乎每一处都动了“美容整形手术”,改造完成后变身一座园林式海绵学校。

  据悉,武汉海绵试点区域新增、改造生态停车位6000余个,新增活动场所3.3万平方米;海绵校园建设让3万余师生受益。青山示范区生态岸线比例由50%提升到85%,极大拓展了居民生活的绿色空间,有效提升了生态品质,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爆棚。

  海绵建设向全域扩面推进 今年覆盖7城区2个功能区

  市城建委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各区正在开展现状排查、规划编制、重大项目确定、骨干项目建设、建设管理体系健全等工作。根据《市城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武汉市2018年市级城建投资及资金计划的通知》要求,今年有7个中心城区和东湖高新、经开区将按照海绵城市理念系统开展源头和涉水类项目建设,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在有效提升南湖、东湖等重点水系水体环境质量,解决片区渍水内涝问题的同时,显著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截至目前,除个别区的项目还在分解确定外,8个区共确定15个项目,各项工作按计划积极推进。明年,海绵建设将覆盖武汉全域。

  下一步,市城建委将紧紧围绕城市建成区2020年20%面积和2030年8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做好与水务、园林、环保等部门沟通对接,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项目与“四水共治”、“三旧”棚户区改造、绿地公园提升、高校雨污分流等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统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建设软实力将全面提升。下一步将进一步开展海绵城市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加大对管理单位、设计部门、图审机构人员进行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让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理念嵌入武汉高质量发展 创新城水和谐的海绵城市之路

  借海绵城市建设来理水营城,将生态理念嵌入高质量发展,武汉摸索出了经验。

  武汉先后成立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工作指挥部,武汉市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管理站,有序推进海绵建设各项工作。

  政府部门、建设平台、社会单位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市区一体、部门合力,上下联动。

  通过规划管控、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把控,确保海绵城市要求的有效落实,转变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

  一批政策技术标准在汉诞生:《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出台,自上而下做好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纲领;《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的编制,铺开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蓝图,全市以海绵城市理念为统筹,朝着建设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等多部适合华中地区丰水城市特点的地方标准和工程图集编制完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20余项技术专利的成功授权,彰显了武汉探索海绵城市技术创新之路的累累硕果。

  从区域试点向全域推进,让更多人拥有幸福感,体现了武汉政府治理城市的决心。通过创新机制,武汉已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在国内率先建设完成海绵城市监测与评估平台,建立海绵大数据模型,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新时代,武汉正用行动作答。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借海绵“东风”让城市健康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