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石首“鸭蛙稻”:一场商标之争背后的品质突围

2018-07-31 10:05:5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赵佳雯

石首“鸭蛙稻”:一场商标之争背后的品质突围

图为:“工作鸭”在稻田嬉戏觅食

  7月26日,提起“鸭蛙稻”商标,彭松林十分怄气。

  彭松林是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他带领村民摸索出了鸭蛙稻种养模式。2017年,鸭蛙稻名气渐响,当注册“鸭蛙稻”商标时,发现已有人注册。于是,村里以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名义,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起商标异议。

  注册商标的是石首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湖北宗尧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卢谦银同样十分怄气,他介绍,由于对方提起了商标异议,致使“鸭蛙稻”商标至今未成功注册通过。

  石首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严斌,也想注册“鸭蛙稻”商标,因未抢得先机,转而注册了“五彩鸭蛙稻”。没想到由于存在商标争议,他的商标也“难产”了。

  有产品无商标,湖北省最大的3个鸭蛙稻种植主体,都深陷苦恼之中。

  鸭蛙稻是什么?

  彭松林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在稻田里,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蛙声。田边沟渠,捧起水就能喝。后来,水变脏了,蛙声消失了,田野变得静悄悄。化学农业模式下,水稻种植走入了农药化肥越用越多,产品品质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彭松林想到了把鸭和蛙“请回来”。让鸭群在稻田里吃草、寻虫。青蛙是天生的捕虫高手,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这样就能恢复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

  2014年,彭松林和几户村民试种了14亩鸭蛙稻,稻子收获,米饭出锅,香味扑鼻。2015年,彭松林动员村民们一起种鸭蛙稻,为打消疑虑,他拍着胸脯保证,稻子他找人来收,每斤2元。

  为了这个承诺,彭松林四处奔波,半年里走访了荆州几乎所有大米销售商,最远还跑到了江西和湖南,无人愿意收购。村民的稻子收上来积压在家里,彭松林压力山大。

  一天晚上,彭松林在家吃饭,恰巧良谷鲜庄园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李爱国来拜访。李爱国闻到米香,忍不住连吃了3碗。他当场打了20万元订金,按2元一斤的价格,村里的鸭蛙稻他全收了。此后,双方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一场倒逼的生存之战

  2018年,石首早稻湿谷“地头价”,每斤低至0.74元,折合成干谷不超过0.9元。彭松林说:“这个价格,村民怎么种都是亏。”

  种粮大户同样艰难,卢谦银告诉记者,种粮赚的都是分分钱,这几年粮价持续低迷,不转型就没法生存了。

  在销售端,李爱国感觉到了市场的明显变化,一般的大米价格低,难卖。现在人们在乎的不仅是吃饱,更要吃好,一要品质好,口感好;二要绿色健康,无污染。

  用纯生态方式种植的鸭蛙稻,正好契合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无论小农户、种粮大王,还是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军绿色高品质鸭蛙稻,都是摆脱生存困境的希望之路。

  良谷鲜庄园与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组成的联合体,把目标瞄准品质更高的鸭蛙再生稻。宗尧生态农业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公司鸭蛙再生稻面积将达5000亩。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出了紫米、黑米、红米等,发展五彩鸭蛙稻。

  价值凸显声名远扬

  目前,石首鸭蛙稻种植面积已达8550亩,并形成了成熟的种养模式。每年冬季,在稻田种植紫云英等草籽,来年翻耕后成为绿肥。插秧后一两周,放入雏鸭,这些“工作鸭”直接取食杂草,或来回游动踏死杂草,取食螟虫、稻飞虱等,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水稻始穗期,收回成鸭,投放“工作蛙”捕捉害虫,保持田间良好生态。

  一田多用,生物防控,粮禽双赢。产品品质的跃升,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了丰厚收益。农户种植的鸭蛙稻,“地头价”是普通稻谷的一倍以上。精加工的鸭蛙再生稻米,每斤售价在10元以上,是普通大米的两三倍。价格最高的五彩鸭蛙稻,卖到了30元一斤。生态鸭也可卖出高价。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认为,鸭蛙稻共作模式意义重大,是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变革的一个代表,是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双重倒逼下,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石首当地的探索和创新,引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的关注。该团队在石首团山寺镇选择了28平方公里闭合区域,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今年6月下旬,来自约旦、马拉维、巴拿马等10多个国家的农业学者和官员,来到团山寺镇,考察学习鸭蛙稻种养模式。

  “区域公用品牌”或解死结

  鸭蛙稻影响力迅速扩大,但“鸭蛙稻”商标的死结仍未解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石首三大鸭蛙稻种植主体时,其负责人都坚称自己是最早种植鸭蛙稻,探索和创新了鸭蛙稻种养模式,对注册拥有“鸭蛙稻”商标,均表现出了“当仁不让”。

  如何解开死结?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付维新表示,石首已成立“稻鸭蛙产销协会”,高度重视商标保护,正以协会名义申请注册鸭蛙稻集体商标。同时,以市政府名义申报鸭蛙稻国家地理标志,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游艾青认为,打造鸭蛙稻区域公用品牌,肯定是正确方向,但要特别注意防止“公地悲剧”,品牌使用缺乏准入管理,大家都来用,大家都不维护,最终导致把公用品牌做垮。

  “重中之重,要来真的!”游艾青说,农产品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信任危机,以次充好,玩概念的太多,导致消费者不信任了。石首的稻米,如果贴上鸭蛙稻区域公用品牌,那就必须是货真价实的鸭蛙稻,必须是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绿色生态优质产品。

  他建议,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比如由石首稻鸭蛙产销协会来负责培育和管理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建立严格的准入管理、监督机制,只有经协会认定、授权的组织,按照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的稻米,才能打上鸭蛙稻区域公用品牌销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磊、通讯员车荣华、郭江峰